首页/ 新闻聚焦 / 外媒看靖边 / 正文

共青团榆林市委服务靖边村民“零距离”

来源:榆林日报 发布时间:2016-07-07 15:26

2014年以来,共青团榆林市委负责驻村扶贫靖边县龙洲镇龙二村。团市委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李秋同为驻村工作人员,并把驻村扶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目前,龙二村在自我发展能力、人均收入等方面,都呈现出了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

1

分享到

红领巾大讲堂活动

要想一方百姓富 先保一方百姓安

龙二村位于龙洲镇政府以东1.5公里处,区域总面积38平方公里,全村有16个村小组,共计776户、3565口人,全村有耕地16700亩,人均占有耕地4.7亩。

经过对龙二村的实地调研,李秋同发现该村梁畔村小组有一旧坝,名为沙沟坝。“沙沟坝建于2003年,主要用于拦洪和淤地,坝顶同时也是连接村里教场台、梁畔、齐山等多个村小组的通道,也是当地村民的重要生活生产道路。”李秋同介绍,但该坝坝体损毁严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此,团市委先后邀请榆林市、靖边县水务局专家到村实地查看,并积极向上争取。最终,市水务局同意拨140万元用于维修加固坝体,修引退水设施,以彻底消除位于下游的村民人身安全隐患。目前,项目设计已完成并报至市水务局,预计8月底招标,10月动工。李秋同说:“沙沟坝加固完成后可建成高质量水地1200亩以上,如平均分配给附近三个村民小组,那么每户每年纯收入至少可以增加5000元。”

入户摸排建档案 硬化道路助脱贫

要做到精准扶贫,首先要做到精准识别。通过对贫困户逐一摸排登记建档,最终确定了贫困户70户303人。李秋同将这些贫困户按因病、因学、因灾的贫困类别划分,以便“对症下药”,精准扶贫。

在李秋同的扶贫工作日志上,清楚地记录着村内的情况:“全村共有党员64名,党员大多年龄大、文化程度低。该村的地形地貌以盆地为主,境内交通便利,村内共有大小水库、坝5座,水源丰富,主要产业有种植业、养殖业和林果业。出产玉米、马铃薯、小米、红葱及小杂粮……”

“龙二村有一条十分重要的生产道路,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直是土路,每次都会经过这条路,真可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第二天一地坑。”针对了解到的这一情况,李秋同多次进村入户,和村民达成共识,必须要硬化生产道路,才能打通脱贫通道。李秋同随即与县扶贫办取得联系,并获得大力支持,最终争取了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该路的硬化。目前,道路已完成硬化,村民出行问题得到解决。

整合资源打基础 服务村民“零距离”

利用团属资源,团市委先后在村内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开展“脱贫致富创业”知识讲座,培训有创业意向的青年,帮助他们提升素质,扶持农村青年创业发展;开展了“红领巾大讲堂”“流动少年宫”走进龙洲镇九年制学校等活动,关爱少年儿童,丰富少年儿童课外生活;组织靖边县微创医院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义诊活动,送健康进龙二村;对10户五保户和特困户进行慰问,为每一户家庭送去了米、面、食用油和慰问金。

据了解,下一步,团市委将整合现有资源,深入推进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实施大学生返乡创业行动、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积极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加大青年创业金融扶持力度,不断创新担保方式,争取贴息政策,开发专属金融产品,解决青年创业资金难题;鼓励引导青联委员,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等到龙二村投资兴业,参加村企共建、结对帮扶等扶贫工作,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继续实施希望工程等品牌项目,开展助学扶贫;广泛动员团员青年积极捐款捐物,开展助教、助医等扶贫活动。

网络编辑:贺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