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聚焦 / 外媒看靖边 / 正文

靖边“软环境”成就硬实力

来源:榆林日报 发布时间:2016-01-07 15:50 作者:樊悦

2015年,靖边县遭遇了50年不遇的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但靖边农业抵住压力,总体向好,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态势,全年粮食总产25万吨,农业增加值7.5亿元,增幅7%。

靖边农业何以能面对灾害逆势而上,这离不开靖边农业发展的“软环境”,这一点,从该县东坑的现代农业发展就可以看出一斑。

支撑:

政府引导 政策扶持

政府引导,政策扶持,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现代农业集成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关键在于政策的支持和政府引导。东坑镇是靖边农业发展的样板,该镇在发展现代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始终将这项工作作为“富民强镇”的重大举措,建成了全省农业示范园区,带动了周围5万人发展相关产业,东坑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代表了靖边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东坑现代农业水平在全市乃至全省都走在前列。

关键:

转变观念 调整结构

转变观念,调整结构,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高投入、高科技、规模化、集约化,为此,必须要引导农民切实转变传统种植观念,打破小而全的生产模式,向大而专转变,由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由简单生产向精细、科学生产转变,从而产生高收益。近年来,东坑镇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和积极招商引资,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产品加工、保鲜、运输、销售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吸纳了一大批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靖边县宇丰蔬菜脱水厂是最早进入园区捞到“第一桶金”的农业企业,已成为园区“筑巢引凤”的新标杆。为了让企业在这里留得住、发展好,东坑镇农业示范园区积极做好各种协调服务工作,引导企业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运营模式。目前,宇丰蔬菜脱水厂已经与全镇百余户农民签订番茄、萝卜和特大厚皮大甜椒等作物的种植合同,实现了在满足蔬菜脱水厂加工需求的同时,也让园区周边老百姓种植的蔬菜有了好销路。据了解,每年蔬菜脱水厂可吸收当地蔬菜上千吨,为周围的农副产品找到了出路。

动力:

示范带动 农户增收

示范带动,农户增收,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东坑镇确立发展现代农业思路后,大胆创新,先后提出了发展“十万亩万元田、万亩十万元田、十亩百万元田”的高目标,并积极争取省市县项目资金和融合社会资金,制定科学计划,建立样板试验田。通过这些样板试验田和示范户的示范引领作用,进行广泛辐射,带动全镇发展现代农业。这样,不仅有效降低农户的生产风险,而且为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让农户实现增收。

  保障:

科技支撑 服务健全

科技支撑,服务健全,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以果蔬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相对传统农业,对种植人员的科技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要有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有广大的市场和销售网络作支撑。近年来,东坑镇在发展过程中,大量组织广大农民出去学习,聘请专家培训,对发展果蔬产业进行资金补贴,政府担保引入客商并建立冷库等相关设施,效果很好。这说明,农村新产业的发展,不仅要靠成功的典型示范引路,更要靠科技引领,靠社会化服务,靠市场的保障。

  必要:

招商引资 就地加工

招商引资,就地加工,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随着东坑镇果蔬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如遇市场价格波动,对本来就脆弱的农业是较大的打击,严重影响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为了进一步促进当地果蔬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镇党委、镇政府借助省级重点示范镇和农业园区落户东坑的契机,积极进行招商引资,目前共引入涉农加工企业30余家,已发展起年产1000吨干菜的蔬菜脱水厂两家,有力地保障了当地农产品的就地加工,实现农业增效。

本报通讯员 樊悦

网络编辑:张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