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侠小说大家古龙的笔下,侠士们用七种武器叱咤江湖,书写了一段段令人目眩神迷的江湖传奇。而在现实生活中,靖边县的四个普通婆姨,也拿起“时尚、责任、踏实、豁达、诚信、坚强、团结”这“七种武器”,带领着自己的企业和社员在市场这个“大江湖”中追风逐浪,尽显风流。
新技术和新理念是时尚
什么是时尚?新款的衣服和包包、流行的发型和饰品、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一串串网络热词……这些都是很多人眼中的时尚。但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产中也有时尚,比如,各种新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理念。
金泉芳 宋炜摄
金泉芳,是一个在靖边县家喻户晓的名字,她领导经营的骨粉厂、花卉公司、农产品加工公司等多家企业,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过去的20年间,她的头上先后被戴上了三八红旗手、致富女能手、优秀农民企业家、人大代表,总经理、董事长、理事长等诸多光环和头衔。与此相伴的,则是她在现代农业发展中铿锵前行的脚步。
靖边作为农业大县,是众多先进农业技术和农业发展理念在我市最先使用和践行的地方,这里的农民也有较强的接受新事物的意愿和能力。年过花甲的金泉芳绝对是走在农业生产领域最前沿的人:她是靖边县最早尝试在设施农业中种植反季节蔬菜的人、最早在温室中培养观赏花卉的人、较早涉足农产品加工的人、最早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人、最早发起成立专业社联合社以实现抱团发展的人……她成了很多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且都获得了成功。
金泉芳说,看着有发展前景的农业项目自己就“眼热”,就不由得想试试。
这个时尚的大婶如今又在忙什么?今年以来,记者先后两次到金泉芳位于307国道靖边县席麻湾乡附近的生产基地,第一次是在4月份。那时,基地里的普通温室里有草莓,连栋温室里有樱桃和映霜红桃,室外还种植了葡萄、红枣、桃子等品种繁多的各色水果,当时很多都开了花,满园芬芳。而基地的后一部分,则是一个正在“大动干戈”的工地,机械往来作业,工人忙个不停。金泉芳说,自己的基地离城近,她打算在继续做好农产品加工的同时,搞一个集采摘、休闲、餐饮等为一体的中心。而在半年之后的11月份,当记者再次来到这里时,一座在冬天也可以满足钓鱼爱好者垂钓的鱼池、一套可以为整个基地提供部分能源的大型沼气综合利用设施都已建成。“明年,这些果树就都开始挂果了,我这个近郊农业休闲基地也可以正式运营了。”金泉芳说。
使命越大责任就越大
从只需要对一个家庭负责的普通妇女,到现在成为近千户农户产业发展和发家致富的领路人;别人眼中的她是敢想、敢做、敢拼的女能人,业务版图不断丰富和扩大,而张耀霞却对自己说:“使命越大,肩上的责任也就越来越大。”
张耀霞
1991年,高中毕业的张耀霞在家人和亲戚的帮助下,在靖边县城做起了小型布料服装生意。十年间,张耀霞结婚生子,生意顺风顺水,当初的布料服装生意扩展成现在的服装专卖店。
2001年一次偶然机会,她发现自己5岁的儿子对酱油里的添加剂过敏,这让她萌生了生产无添加剂的陕北传统老酱的想法。这样,她放弃了熟门熟路的服装生意,去涉足毫无经验的副食加工业,开始了二次创业。又是一个十年,张耀霞走村串乡,寻找民间制作老酱的手艺人,向他们学习制作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还自己当销售,拓展客户和市场。
2011年,张耀霞成立了靖边县龙眼商贸有限公司。2012年,公司实现利税90多万元,解决了当地30多人的就业,产品也从单一的老酱扩展到了香谷米、绿豆等多种小杂粮。
为了保证原材料的供给,张耀霞与杨桥畔、东坑、龙洲等乡镇的850多户农民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成立了合作社,建立了种植基地。对张耀霞来说,和农户合作,不仅仅使公司的原材料得到了保障,还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我们和县科技局协作,为农民提供优良种子、有机肥料、农机具和种植技术,费用全部由公司承担。仅2014年,这一笔支出就超过了50万元。”张耀霞说,除此之外,按照与合作户签订的合同,公司以高于市场价0.2元的价格收购合作户种植的小杂粮,当年为合作户增收60余万元。
“既然大家信任我,加入到合作社这个大集体中来,我就有义务尽自己的能力带领他们共同致富。”张耀霞说。
一个创业者该有的踏实与清醒
当你已经事业有成,能不能忍得住诱惑,不急于扩大生产规模或是盲目涉猎其他一些看似前景光明的产业,一味贪大求多?还会不会像当年创业之初那样,事事亲力亲为?赵明莲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一个创业者该有的踏实与清醒。
赵明莲
“过两天准备在县城广场做促销活动,现在正在准备货物。”11月下旬的陕北,天寒地冻。在公司库房里的赵明莲忙着将加工好的食用油装进包装盒。
“这些事有公司员工做就行了,还要你亲自动手?”靖边县供销社办公室主任杨俊伟打趣赵明莲。
“习惯了,闲着也是闲着。”赵明莲的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
熟悉赵明莲的人都知道,无论是之前的养猪,还是后来用麻子、黄芥、葵花等本地特色油料作物从事传统食用油加工,赵明莲与很多创业者相比,除了起步阶段,她很少会遇到较大的资金和经营等方面的压力。创业过程中,除了天灾,也几乎从未遇到过“人祸”。
“这和她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她会在事业艰难的时候埋头苦干,在经营顺风顺水的时候不骄不躁。这份稳重和踏实,既是她成功的秘诀,也是现在很多企业家需要学习的地方。”杨俊伟说。
赵明莲在做养殖时,能起早贪黑给猪喂食、打扫猪圈,在食用油生产过程中,更是奔波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她谦虚地说:“我没什么本事,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干才心里有底。”
笑容和豁达是战胜困难的利器
白手起家,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常常会与沉重的压力相伴。用什么态度来面对压力,是企业和企业家能走多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田青说,在遭遇困难时,笑容和豁达是一种武器,更是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利器。
田青
田青在过去靠着一个铁匠铺养活一家人,后来生意越来越惨淡,她被迫改行。田青说,当时正值靖边县提出要全面推行定点屠宰,保障居民食品安全,她和丈夫决定打造一个标准化的生鸡屠宰场。
“当时县里没有一家达标的生鸡屠宰企业,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难得的机遇。”夫妻俩办下了所有手续,在靖边县城边上租了一块地,高标准建起了厂房,购置了设备。
但在这之后的几年中,生意却并不像原先设想得那么好。“主要是整个市场秩序的规范需要一个过程。”田青说。而更大的打击则是出现在田青夫妇投身这一行当的5年后。当初的租地合同到期后,田青夫妇被迫搬离,再次选址建设厂房的投资加上原厂的损失,让他们背起了超过千万元的债务。
“开心快乐是一天,愁眉苦脸也是一天,还不如开心点。而且我相信,只要熬过眼前的难关,总会好起来的。”田青笑着说。
她们的身上都闪烁着诚信的光芒
她们都是农民合作社的领头人,是诚信,让她们收获了农民的信任;是坚强,让她们在遭遇挫折时永不言弃;是责任,让她们心存大爱,带着和乡亲共同致富的梦想勇往直前。
诚信是立身之本,这一点在现代企业经营中更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金泉芳、张耀霞,还是赵明莲、田青,在她们的身上,都闪烁着诚信的光芒。
这些投身创业大潮的女人,背后都有无数的辛酸。金泉芳37岁时,丈夫因病早逝,她一个人用创业扛起六口之家的生活。刚开始建厂时,为了节省费用,金泉芳卷起裤腿和工匠们一起和泥,直到累倒在泥堆里;勤劳踏实的赵明莲,在雄心勃勃地扩大养猪规模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卷走了她当时拥有的一切,她也因为急火攻心导致一度神志失常……
但即便是遭遇再大的资金周转困难,田青对与自己合作的600多户养殖户,从来都是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去收购生鸡;张耀霞也坚持以高于市价0.2元的价格,收购社员的农产品;赵明莲更是在牵头成立养猪专业协会和合作社之后,为乡亲统一提供种猪、统一建造猪舍、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免费技术指导,对条件困难的农户,她还无偿给予资金上的扶持。
这些靖边婆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诚信,更传递着诚信。
记者手记
联合社:现代农业的新高度
现代农业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早已是遍地开花。无数实践证明了合作社这种模式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但不可否认,随着农业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单独合作社产品单一所导致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单打独斗导致的营销成本过高等弊端也在逐渐显现。而合作社联合社的成立,无疑有效化解了这些难题,增强了发展的可持续性。
比如说,在正丰联合社中,既有传统陕北老酱的生产厂家,也拥有荞麦醋的生产线。作为一个调味品经销商,通过与正丰联合社的合作,就可以同时提供这两种产品,满足客户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壮大客户群体。这些联合社的成员,都是在靖边县某类农产品的代表性企业,也是省内外各大展会上的常客。往年参加展会,都是各自申请展位,费用高、展位小,展示的效果也很有限。而在联合社成立之后,不管走到哪,联合社里各企业生产的上百种特色产品一字排开,气场十足。
还有,在外埠开设门店,经销自己的产品,是很多合作社带头人的发展目标,更是本地农特产品走上更大舞台的必然。但在联合社成立之前,因为代价太大,只能成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如今,由十多家企业来共同分担开设门店所需的费用,就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正丰联合社在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相继在北京、上海等地开设了直销店。
可以说,正丰联合社这个与集团化趋势相类似的农业组织机构的出现和健康运行,标志着靖边县乃至榆林市在“农业生产工业化”道路上已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关链接
合作社:靖边农业的“急先锋”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截至目前,靖边全县共登记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15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5家,市级37家;在合作社的推动下,全县创办农业龙头企业26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21家;家庭农场164个,其中省级18个,市级19个,县级19个;一村一品示范村65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65个。已培育职业农民500人,其中8人获得高级职业农民资格证书。这些合作社、企业已成为引领靖边农民和农业发展的“急先锋”和“主力军”。
联合社,是合作社制度的一种创新和延续。联合社的组建,在培育种养加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对推动靖边县各类合作社之间资本、劳务、技术、品牌和营销的联合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以靖边县正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例,它是在靖边县供销社组织指导下,由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自愿、联合、互助”原则,采取联强联大、强强联手的形式,于2014年7月进行工商登记,是全省首家同类型的联合社。组建后的联合社,有入社社员8530户,带动农户1万多户,2014年销售收入约1.2亿元,助农增收6300万元,为农户二次返利412.3万元。今年,又有两家合作社加入到正丰联合社当中。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也意味着联合社实力的进一步增强。
靖边县供销社主任韩兰平介绍说,联合社这种经营模式有利于节约交易成本和费用,使得产品价格优惠,有效避免了恶性竞争,同时也满足了社员客户对服务产品多样化的需求。此外,在资金互助等诸多方面,联合社也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体系。
本报记者 宋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