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刘河报道 “品德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表彰奖励品德学生、老师和家长就是要引导全社会形成一股向善、向美的道德正能量,用这股正能量托起中国梦,铸就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推动整个民族思想道德不断向前发展。”10月10日,在靖边县一小举行的“三结合”教育暨青少年品德教育征文大赛表彰大会上,陕西省道德模范方光玉现身说法,与参加活动的师生及家长们分享思想道德建设理念及成果。
为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不断引向深入,作为方光玉“靖边县1000万元青少年品德教育慈善冠名基金”实施学校,该县一小、九小和六小全面开展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担当意识”品德教育评选活动,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将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学生、教师、家长活动融入到组织学习、主题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实践中,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载体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宣传、学习、践行氛围。
“道德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初设立公民道德建设和青少年品德教育这两项工程时我就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项漫长而艰难的事业。”方光玉深知,道德建设没有政绩可言,不能急于求成。在具体实施中,方光玉把学生品德教育作为重点资助对象。“方光玉叔叔是我们的道德楷模,我一定要向他学习,争做一名学习成绩和品德兼优的好学生。”该县九小五年级三班学生郭亚楠在该校秋季召开的入学教育暨青少年品德教育征文大赛表彰大会上听了方光玉的讲话后这样说道。
“实施品德教育以来,学生们变得懂事了,过去同学们相互之间都比谁的家长当官、谁穿的名牌,现在孩子们比的是这个周谁得到的小红旗和笑脸多,道德理念已逐步渗透到每个学生脑海中。”该县九小少先队辅导员梁倩颖高兴地告诉笔者品德教育的力量。
该县一小二年级三班张家熙的家长说:“家长在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要更加重视他们品德的培养,一定要和学校及老师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言传身教,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
据了解,“靖边县方光玉1000万元青少年品德教育慈善冠名基金”主要用于奖励道德模范教师和品德优秀的学生及品德家长,树立道德新标杆,从而更好地引导全县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美德、弘扬美德、践行美德,争做品德高尚、热爱生活、充满活力的青少年,最终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立体育人体系。
短评
德育教育从小抓起
从字面意思上看,德育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而这些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小培养,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德育工作,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所以家长要树立从我做起、言传身教的观念。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孩子看有效。有的家长教育孩子要懂礼貌,自己却经常粗话连篇;教育孩子要爱护环境卫生,自己却乱丢垃圾;教育孩子尊师爱幼,自己却对长辈出言不逊。因此,家长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孩子。老师在学校里是孩子们的“大家长”,要平衡好情感和制度的关系,帮助学生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且引导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对学生既要慈爱,又要严管,让孩子们感到他们是生活在充满温暖而又有秩序的集体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丰富学校内涵,让学生在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中陶冶高尚的情操,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