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聚焦 / 外媒看靖边 / 正文

从产业发展看东坑人的底气

来源:榆林日报 发布时间:2015-09-28 08:40 作者:宋炜

以蔬菜种植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的落地生根和快速发展,使得靖边县东坑镇的人们底气十足。这一点,从他们面对外埠客商、城里人时满是自豪甚至骄傲的话语中就能体会到。

“我的儿子还愁没媳妇了?现在我们这里哪里比城里差了?”说这话的人叫罗有福,是东坑镇伊当湾村的一位普通农民。

现在的东坑,周边姑娘们抢着往这里嫁。因为谁都知道嫁到了东坑,只要愿意好好干,就等于给今后的幸福生活“买了保险”。就像伊当湾村支部书记贺秉礼所说,即使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今年全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在3万元以上,一家人年收入10多万元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跟我好好干,买个豪车不是难事。”东坑镇兴农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殷海泉对入社的农户们甩下了这样一句话。

红萝卜种植是兴农合作社如今的主打产业。2013年,殷海泉在东坑镇率先引进并推广了名为“红金川”的萝卜良种,率先改良种植技术,并垫资为社员的萝卜地里铺设了滴灌设施,教会了社员们在滴灌条件下的水肥一体化种植方式。他还联系外地客商和社员们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协议,使得种植户的利益有了保障。

去年是自东坑开始发展蔬菜产业十年来菜价最低的一年。即便如此,因为有保护价,兴农合作社社员们种植的萝卜每亩平均纯收益仍达到了2000元。今年更不用说,平均亩产破万斤的产量,加上每斤1.5元的收购价,每亩萝卜的净利润突破了1万元。同时,殷海泉又和客商签订了明年3000亩红萝卜的种植协议,每斤保底价格0.7元,这就意味着合作社明年已经把1500万元的纯收入收入了囊中。

“一亩收益上万元,不要多算,一户人家一年种上10亩萝卜,你算算这几年的收入是多少?这还没算其它蔬菜、养殖业等方面的收入。按这样干上十来年,豪车可不就不算个啥么?”殷海泉说。

东坑镇产业发展能有今天的成就,与其不断坚持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密不可分。

“开着车走几个小时都走不完东坑镇的柏油路。”东坑镇党委书记王永斌说,“现在我们镇上油路总里程超过了300公里,19个行政村全通,206个村小组油路的通达率也超过了60%。”

在东坑成为全省重点镇建设示范镇之后,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力度更是跨上了一个新台阶。重点镇建设的核心项目——“幸福家园”保障房小区、敬老院已经交付使用,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也已开始运转,更不要说道路的绿化、亮化、文化广场等基本的配套设施。

如今的东坑镇,一条条道路宽阔、平坦,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道路两旁的路灯造型美观、整齐排列,休闲广场上健身设施齐全,小学、中学明亮宽敞……“自来水、天然气,现代生活的一切基本需求在东坑都能找到,东坑也变得越来越像一座城市。”王永斌说。本报记者宋炜

网络编辑:张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