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聚焦 / 外媒看靖边 / 正文

靖边闫家湾村办学校:白于山区腹地农村孩童的温馨校园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发布时间:2015-09-14 16:50 作者:高岗、张庚、陈必承

闫家湾村位于靖边县白于山区腹地,属于该县席麻湾镇的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同时与该县王渠则镇接壤。这里地处偏远,但由于该村滩涧地较多,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这里的大多数村民在过去十多年的进城务工潮流中,并没有完全脱离自己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进城靠务工收入养活自己的全家老少。

自2012年以后,因城里的经济不景气,各行各业提供的就业岗位随之减少,多年出外务工的人再次回到自己的土地,开始了自己一年辛苦的劳作。

该村原来有一个小学,始建于2002年6月,多年来学生数量一直稳定在100名以上,2007年在撤并村级小学、集中办学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中,由于该村靠近席麻湾驻地街道,当年该校的109名学生全部被合并到席麻湾中心小学就读。

2015年年初,在靖边县村委集中换届中,闫家湾的大学生村官李佳佳当选该村党支部书记。她上任伊始,在进村组入农户,与村民交谈中,了解到村民也希望在自己的村子里面能有一所像镇中心一样的幼儿园,能让自己的孩子在家门口接受到学前教育,不要整天在村子里胡跑乱耍,荒废了小孩子正是接受学前教育的大好时光。条件如果再允许的话,将村里面原来的小学重新办上,那更是村民求之不得的事。

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好了,农民逐渐富裕了,口袋里有钱了,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龄前就能在家门口接受到正式的学前教育。李佳佳考虑到:学龄前和一年级的这些娃娃还小,要像二三年级大一点的孩子一样送到镇上上学,首先上下学来回从家里到学校往返就让人极不放心,再说走那么长的路,这些“小不点”们也受不了。村上还有过去的村办小学遗留下来的10间教室,有一亩多地,虽然经过多年不用,院子和房子里长满了荒草,但总体框架还是好的,好好维修一下,用来办个村办幼儿园和招收一年级学生的小学肯定没问题。说干就干,李佳佳带上村委会一班人和村民代表积极与镇上沟通协调,获得了席麻湾镇党委、镇政府的全力支持,与靖边县教育局争取到维修学校校舍的资金和在闫家湾设置村办教学点、配备教师的编制,最终命名为闫家湾小学。

6月份,闫家湾教学点的校舍在原有的闫家湾小学的基础上正式开始重新维修。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在8月中上旬,闫家湾教学点维修后的校舍经过县镇两级政府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后,正式允许投入使用。在8月30日,靖边县所有的中小学、幼儿园开学报到的这一天,闫家湾的村民也带着自己的小孩子,背着小书包,兴高采烈地来到自己的村办学校——闫家湾小学报名上学。

小朋友走进自己的校园,看到地上铺着崭新的防摔绿茵垫,上面摆了不少好玩的玩具:小汽车、大木马、玩具毛毛虫……高兴的又唱又跳,学校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村民们纷纷说:“村上真是给咱们办了件大好事,在村里面上学接送娃娃真方便,学校收费又便宜,只收一日三餐的伙食费。新上任的李支书这女娃娃,人俊年轻,工作起来又负责,给咱们这学校要来了两位师范类大学生,估计和镇上的教学质量也差不了多少。她自己又对学校教学质量不放心,自己亲自担任起了学校的校长,娃娃放到她那里学知识,你们看着,肯定错不了!”

闫家湾小学开学后,共招收学生22名。其中一年级学生5名、幼儿园大班11名、幼儿园中小班6名。县教育局和席麻湾镇政府根据学校规模,给该校配备了1名学校管理人员、3名教师、1名负责学校师生日常饮食的厨师。该校目前是席麻湾镇最大的村办学校,它逐渐成为闫家湾村民孩子的温馨校园、理想校园。(高岗 张庚 陈必承)

来源:靖边县委宣传部

网络编辑:张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