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玉渊在靖边县小河乡九年制学校公益授课。
屈玉渊在靖边县职教中心公益授课。
在陕西边陲县城靖边,一个陕北后生的公益故事在中小学生间流传。
屈玉渊,生于1989年,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靖边创办英语培训机构,从事公益教育,初衷只是为“让说不好普通话的陕北人也能说英语。”
农村娃走出大山 心中燃起“英语梦”
2009年,对于屈玉渊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那一年夏天,屈玉渊从遥远、闭塞的陕北高原走进东北石油大学,开始了他极具传奇又富有挑战的大学生活。
上大学后,学地球化学专业的屈玉渊却和英语较上了劲。
屈玉渊说,上大学以前,他的英语成绩总是名列班级或年级前茅,而上大学后,与发达地区的学生相比,他的英语水平“真不是一般的差。”
很多从陕北走出去的人有一个共性特点,就是普通话总说不标准,一开口便带着浓重的乡音,屈玉渊也不例外。然而,他倔强的认为,说不好普通话的人照样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从此,开始了他的“英语梦”。
克服困难坚持练习 创立社团“环球梦”
从2009年冬天开始,每天早晨,在东北石油大学的人工湖畔,总能看到一个个子不高、瘦瘦弱弱的男生在大声地朗读英语,不论寒暑。在很多校友眼里,这男生是“读书读傻了”。
如此坚持了两年多后,屈玉渊的英语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口语也极其标准。不仅轻松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及托福考试,并利用闲暇时间在英语培训机构担任老师、助教。
期间,屈玉渊结交了17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决定在东北石油大学成立环球梦英语协会。从那以后,每天早晨6点,上百人在人工湖畔朗读英语的身影成为该校一景。
公益授课遭质疑 通过努力获得认可
“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走了弯路,所以就想尽可能的给陕北农家子弟进行指导。”屈玉渊说,陕北的英语教育相对还很落后,英语教育大多是“哑巴式”的教育。因此,他想用仅有的知识为家乡的孩子们做点事情。
于是,屈玉渊自筹经费,联系在北大、兰大等高校就读的同学,利用假期开展公益授课活动,第一期学员是来自母校靖边四中的40余名学生。
“办第一期培训班时遭受了各种怀疑、嘲笑和不理解”。屈玉渊说,没有人会相信有“免费的午餐”,甚至有家长质疑他是在搞传销。
然而,为期5天的集训,在大学生“老师”们的不懈努力下,终于赢得了学员及家长们的好评。屈玉渊说,看到学员们稚嫩的脸庞上洋溢着的灿烂的笑容,一切苦累都值了。
此后,每年寒暑假,组织靖边部分中小学生开展英语公益授课活动成为屈玉渊和他的同学们的常态。
毕业回乡创办培训机构 获“榆林好人”称号
2013年夏天,屈玉渊大学毕业后,拒绝了一份薪水颇丰的翻译工作,回到家乡靖边创办了一所英语培训机构,仍取名“环球梦”。
“机构要运转,不可能完全公益。”屈玉渊说,为保证正常的教学活动,对参训学员还会适当收费,但目前仅够团队开支。从机构创立至今,团队在变,学员在变,但不变的是坚持不懈的巡回演讲和进校园公益授课活动。
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屈玉渊及其团队已成功举办26期公益授课活动,2600多名学生直接受益。
2014年9月,靖边县文明办授牌环球梦英语培训机构成立“环球梦教育志愿服务中心”。
2014年12月,榆林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屈玉渊“榆林好人”称号。
屈玉渊说,从最初的让陕北人说好英语开始,他的梦想在不断前行,要创办一家“真正能够为社会承担责任的公益慈善机构”,专注于英语教育。梦想很大,但目标坚定。当记者问他能坚持多久,他沉默数秒说,能多坚持一天是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