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聚焦 / 外媒看靖边 / 正文

靖边县促进农业增效绘就现代农业发展新蓝图

来源:榆林日报 发布时间:2014-03-04 15:02
      寒冬时节,万物萧条。但走在靖边的乡村小道,看到的却是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星罗棋布的现代农业园区,正在忙碌生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一堆堆黄灿灿的玉米堆成了山,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定格成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

2013年,靖边县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粮食总产量达24万吨,实现了“十连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80元,高出全市近4000元。

就在靖边县刚刚召开的2014年全委会上,该县描绘了一张农业发展的新蓝图:紧紧抓住被农业部列为全国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和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工作认定试点县的机遇,结合靖边的农业优势和产业现状,大力推进农业结构、基础设施、生产手段、技术装备、社会服务、市场经营和农民素质的现代化,保持农业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向更高层次迈进。同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实现粮食的高产高效。

发展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集群

靖边县充分发挥农业优势,做大做强“羊、薯、菜”主导产业,扶持涧地旱作农业,积极发展小杂粮特色产业。计划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30万亩以上,其中蔬菜、设施蔬菜、马铃薯、玉米、小杂粮、油料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6万亩、5万亩、56万亩、45万亩、12万亩和5万亩,粮食总产量力争突破25万吨。羊子饲养量稳定在220万只左右,人工改良更新种草15万亩,生猪饲养量达到65万头。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靖边县把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让务农种粮不吃亏,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以规模化、精细化、科技化、品牌化为方向,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研究制定土地流转扶持政策,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挥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的示范作用,提高土地规模效益。今年靖边计划建设蔬菜育苗点3个、塑料小拱棚3000亩、日光温室示范园1个、万亩大田标准化蔬菜核心示范区3处、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基地2万亩,建设设施蔬菜气调库5个、马铃薯保鲜库5个,建设山地苹果基地1万亩、山地晚熟桃2000亩、设施水果500亩、鲜食葡萄400亩和樱桃试验500亩,发展网箱养鱼1万平方米;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重点支持种植养殖大户和家庭农场建设,鼓励南部山区种草养畜;以园区为载体,新建省级农业园区1个、市级3个,重点扶持3家龙头企业和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现代农业的“筋骨”

今年该县加强以水电路和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做好电力规划,加快城乡电网升级改造步伐,重点改善农村用电条件。加快启动204省道改造。全面启动2014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加大农业机械推广使用力度,年内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5500台(件),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

健全服务体系——打通现代农业的“血脉”

靖边县将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作用,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服务,有效解决群众选种难、技术难、销售难等问题。加快建立生产、储藏、加工、销售、信息等市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销售网络。强化品牌意识,力争将靖边羊肉、靖边马铃薯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创建省级以上农业品牌2个。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各乡镇绩效考核范围,建立健全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体系。促进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加快良繁体系建设,推广优良品种,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和监管力度。积极推进“国家级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建设,加快“北京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靖边供应保障基地”和“上海有机农产品营销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山东寿光农产品营销中心”建设,做好东坑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申报工作,加快建设靖边东坑现代农业园区物流交易中心。

   完善保障体系——为现代农业保驾护航

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加大中省市农业科技项目争取力度。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搞好“全国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省级职业农民塑造工程”和“全国农村实用人才认定试点县”工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农技干部的培训、培养力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工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和适度集中,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解决农业发展融资难问题。

网络编辑:张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