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实施“引智工程”。常年聘请专家教授赴靖“坐诊”,通过不断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干部和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截至目前,已建成农技服务团队1个,技术人员55人,首席专家3人,“12396”专家10人,专家大院专家11人。仅2012年累计开展各类培训33次,培训农民4万余人,开展现场服务300余次,受理咨询40个,解决问题24个,发放各类培训资料5万余份。
大力推行“种子工程”。开展农业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对品质好、产量高的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近几年已累计在尔德井、宁条梁等科技示范园区先后实验、示范农作物新品种100多个,推广农业新技术30多项,有效地提高了全县的农业生产的产量、质量,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持续开展“示范工程”。紧紧围绕“三农”问题,立足靖边实际,以科技示范建设为切入点,先后在东坑、宁条梁等10个乡镇开展了科技示范体系建设,确保各乡镇都能够按照要求建立马铃薯、蔬菜、养羊等科技产业协会,并结合科技项目实施展开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工作。截止目前,全县不同区域、不同产业涌现出科技示范村60多个,示范户800多户,乡镇科技进步明显。
不断加强“创业工程”。每年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工程。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结合特派员自身特长,重点抓好一个产业示范。2012年,共组织15名市级科技特派员、20名县级科技特派员及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在全县50个村开展创新创业,新建经济实体8个,开展技术培训70期次,培训农民1.2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万份,服务农户5000余户。
致力做大“推广工程”。开展大荔模式应用推广,以靖边县天夏陕北白绒山羊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靖边县兴农种苗经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为推广平台,以畜牧和农资销售为主体,上联高校科研院所、下联本地技术人才,充分整合现有的“农业科技专家大院”、“12396信息服务专家”、“乡土人才”、“信息网络”、“公益服务”等科技资源,创新服务方法,大力开展试验示范、科技培训,为农业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初步建成种植业和畜牧业两个服务中心,乡镇级服务中心达到12个,覆盖率达到55%。(通讯员 曹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