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聚焦 / 外媒看靖边 / 正文

[靖边]小米苦荞获批国家地标保护产品

来源:新华网陕西频道 发布时间:2013-08-14 16:38 作者:刘河
      8月14日,记者从靖边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了解到,靖边小米和靖边苦荞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地处三边高原的靖边县是小杂粮的优生区和陕北荞麦集中产区,该县农民自古就有种植谷黍、豆类、小米、荞麦等小杂粮的习惯,根据小杂粮种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种植方式灵活多样、所含营养丰富等诸多优点,该县在全县推广荞麦高产集成技术15万亩,其中在小杂粮种植区东坑镇(三岔渠)、席麻湾乡、乔沟湾乡实施荞麦高产创建示范田1万亩,白于山区天然状态下生产的“榆荞—4”、“苦荞”等是远近闻名的绿色食品,靖边荞麦、靖边苦荞多次荣获名优小杂粮品种。早在2007年,一家酿酒公司相中了靖边荞麦,在红墩界镇尔德井村投资建厂,并高薪聘请了四川的酿酒大师,推出了荞面白酒。中国第一个用荞麦酿造的白酒品牌在榆林诞生,填补了荞麦白酒的空白。

该县农业局技术干部介绍到,大多小杂粮的价格比主粮价格还高,且投入少,经济效益显著。因此,适当减少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发展小杂粮生产,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方向,也是帮助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县小杂粮种植面积达15.2万亩,拉动了周边县乡的小杂粮产业发展,使靖边县日益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特色小杂粮生产基地。

近年来,靖边县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建设工程,打造出了一批名优品牌。目前已在山东寿光建成“靖边农产品营销中心”并挂牌营业,在北京正在筹建中;全县新注册商标5个,申报无公害农产品7个;申报全市百强示范村13个、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带动了全县特色农业规模发展。(刘河)

网络编辑:张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