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扩能基地总装配线,质检人员对新下线的新能源汽车进行最后的检验,保障海外订单及时交付(资料照片)。记者 袁景智摄
中国—中亚峰会前,叶丽娅回到吉尔吉斯斯坦,处理公司业务。“公司主要从事陕西至中亚五国的进出口业务,在国外的电商平台开设了多家店铺。”5月7日,叶丽娅说。
另辟“西”径,闯荡国际大市场
有人因共建“一带一路”留在了陕西这方热土,也有人另辟“西”径,沿着“一带一路”从陕西走向世界。“我们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的粮食7天左右就能到达西安。”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副总经理刘东萌说。
2015年,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把企业发展的眼光投向中亚,与哈萨克斯坦开展粮油贸易。
眼界越宽,脚下的路走得越远。8年间,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了优质粮食订单种植基地150万亩,建成了以哈萨克斯坦园区为集结中心、新疆阿拉山口园区为中转分拨中心、西安国际港务区为集散中心的“三位一体”跨国大物流大加工体系,打通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中亚国家的物流供应链。
共建“一带一路”,搭建起了广泛参与的国际合作平台。陕西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稳步推进国际产能中心建设,支持陕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开疆拓土”。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中亚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陕汽等企业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
“现在,陕汽重卡在塔吉克斯坦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陕汽驻塔吉克斯坦营销区区域总经理孙东波说。
中亚地区是陕汽的传统优势市场。2010年,陕汽就进入了塔吉克斯坦市场。彼时,在塔吉克斯坦进口重卡中,陕汽产品的市场占比仅为20%;如今,这一占比已经提升到80%。陕汽在中亚地区已基本搭建起覆盖主销区域、高效运行的营销网络。
企业深度参与,陕西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持续深化,向能源、农业、制造业等更多领域拓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活力充沛。
古老的丝绸之路因贸易而兴盛,今朝的“一带一路”也因贸易而充满活力。
陕西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深入开展的背后,是陕西依托科教、区位、产业、历史文化等优势,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发展水平,全力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采取有力举措,密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为高质量发展添动能、增活力。
——高质量开行中欧班列长安号,建成亚洲最大的铁路物流集散中心;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重要国际枢纽为重点,开通多条西安至中亚国家直达航线;扎实推进陕西自贸试验区、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等建设;加强经开区、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等各类开放平台职能协同;高质量举办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杨凌农高会等展会……陕西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快速形成。
——外企外资外贸一起抓,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强外资利用和招商引资,建立外商投资公共服务平台和省市县三级联动服务机制;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助力企业高效对接国际规则;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建设,完善海外仓和陕西商品展示中心布局;开辟绿色通道,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堵点难点问题……陕西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速形成,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
——发挥优势,推进国际旅游枢纽建设,联合北京、上海建立国内首个入境旅游省际合作机制;创新推出“中欧班列贷”等产品,设立跨境人民币优质企业“白名单”,积极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和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稳妥推进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通丝路”跨境电商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成功接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人民币国际化迈出坚实步伐,陕西进出口贸易金融服务能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