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演示算盘计算
老师给学生讲解灯楼的照明作用
纺线车及各种工匠工具
打场、容器、计量等各
播种机
靖边陕甘宁蒙晋农耕民俗博物馆现位于靖边城东制管厂巷内,由该县文广局一名普通职工刘名山个人创办于2015年3月。据刘名山个人介绍,他先后通过自筹、借贷等方式先后累计投资50多万元,现博物馆中收藏的20世纪 30年代至90年代初、来自陕甘宁蒙晋乡村中劳动生产生活工具达30多种、4000余件。现如今,馆藏好多农耕“古董”已在农村普通群众家中消失了。
刘名山告诉笔者,在十八大后,他凭着多年在新闻宣传行业从业的经历和培养出来的职业素养,感觉国家会越来越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适逢榆林市提出打造陕甘宁蒙晋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他就计划着在自己离休后一定要跑遍陕甘宁蒙晋乡村收集农耕社会时期的农民日常生活中的生产用具和生活用具,办个农耕博物馆,弘扬中国过去这个农业大国的农村朴实的优秀传统文化。恰好,那个时候刘名山的工作从繁忙的新闻行业调整到了紧凑的文化行业,这和他心中的想法不谋而合。在新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刘名山从2014年开始,跑遍周边陕西、内蒙、宁夏、甘肃、陕西等省区上百个村庄购买收集了现在的这些馆藏珍贵“古董”。现在,刘名山的陕甘宁蒙晋农耕民俗博物馆主要面向县内青少年学生和慕名而来、想了解那个时期陕甘宁蒙晋这个区域农村普通群众日常农业生产生活的社会各界人士免费开放。刘名山说,农耕民俗博物馆可以让青少年学生和现在正在陆续步入社会的90后直观感觉到,过去那个年代普通农民群众于特定历史时期在日常农业生产生活中的伟大实践、创新创造的精神,感觉到幸福生活都是一代接续着一代奋斗出来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倍加珍惜我们在新时代所拥有的幸福生活,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辛勤工作,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创造者和亲历者。
据悉,由刘名山个人亲手创办的陕甘宁蒙晋农耕民俗博物馆自建馆对外开放以来至今已免费接待全县中小学生和慕名而来的社会各界人士2万多人次,为靖边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和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当地全域旅游发挥着独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