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聚焦 / 图片新闻 / 正文

【忘不掉的乡愁】厚道的陕北人…

来源:靖边新闻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4-04-16 10:24 作者:石建斌

陕北人的厚道,那是真真实实的厚道,尤其是陕北靖边人,其厚道体现在方方面面,然而把握厚道的分寸却因人而异,也因事而异。表达厚道的时候如果恰如其分最好,过分的厚道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厚道到了无语的地步。

七八十年代,亲戚之间那种厚道的友谊特别的浓。逢年过节都会走动,彼此串门儿。姑舅两姨、舅舅伯叔。在一个镇上,不出三辈儿都是这样那样的亲戚关系,万一不是,哪怕是别性的邻居,都必须有个辈分儿。孩子们从小接受传统的礼仪教育,总用人分礼至来形容一个孩子的教养。厚道就体现在亲戚之间的往来中,无论是娶亲迎嫁,还是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会走动。有晚辈儿生儿育女了,就去看望,长辈们感冒发烧也去看望,甚至是邻村儿有个庙会唱戏说书也要去捧个场。往往拿两把挂面或者提几个鸡蛋,在那个时代,这是最好的礼物。实在没有,就把山杏摘半筐子拿去。最厚道的是返回的时候,必须要回个礼,必须要拉着不让走,再住几天。本来那个年代的衣服也旧了或者是补了补丁,总有因为拉扯把上衣袖子扯下来的。或者是为了给拿几个桃儿果儿枣的,把衣服口袋儿拉扯烂了,更有甚者,把鞋给藏起来或者偷跑的把鞋跑丢了的,真是厚道。

陕北人尤其是靖边人的厚道,还体现在吃饭和喝酒中来,客人来了主人总是把最好吃的,最好的喝拿出来,生怕有一丝一毫的不周到。因为那个时代物质过于贫乏,吃饭的时候会把孩子们打发到外面玩儿一会儿,以便客人安心吃饭。特别是劝饭,是包括靖边人在内的所有陕北人的最大厚道,生怕客人吃不饱。在客人还有半碗饭的时候,就开始不给客人夹菜、夹饭、夹馍、夹卷儿,因为避让夹饭夹菜,把饭和菜直接扣到衣服上的事儿也时有发生。很多妇女练好了偷偷加饭的本领,在你稍不注意的时候儿,就稳稳当当地扣在碗里。

最苦的不是加饭加菜的人,而是客人,明明已经吃饱了,可是盛情难却,只能硬着头皮吃。陕北有一种软米做的糕,吃这种美食。如果不留神。吃多了真的会消化不了,这个良好的教养直到今天依然还有,还没有改良和褪色。一位领导从榆林路过靖边到延安,午饭时刻。必须要给靖边的朋友打电话,一桌子人从三3个人聚到了12个人,一波儿一波儿的约在一起吃饭,干脆就集合在一起坐了整整的一大桌。

靖边人的厚道还体现在结账,结账必须要抢的快 ,否则根本连付钱的机会都没有,为了付钱,提前就把钱放在吧台上,交给老板,才能勉强付钱,为了付钱同时几个人扫码付款的情况经常发生。更有意思的是,在饭店遇到了熟人,大家都争的抢的付钱,有时候大部分人都是熟人或者朋友,有几桌甚至不认识,但是付款的人告诉老板,全部我结账。被刚刚认识或者是不熟悉的人,甚至是不认识的人结账,在靖边也会经常发生,好几次付钱的人走了,吃饭的人面面相觑,你认识吗?我不认识你认识吗?我也不认识,哈哈一笑。

吃饭期间,领导的碟子和碗根本就没有空过,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食,直到领导说,你们的热情很难让我被动。我自己来,肉是吃多了,想吃一点儿蔬菜。话音未落,大白菜、油麦菜、空心菜、青菜就是满满的一碗。领导为了拒绝夹菜,说我想来点儿有辣子的菜,再看碗里已经是红红的一片,无奈,领导只好说我真的是吃不进去了,方才罢休。

陕北人厚道的故事还有很多,让我们记住这些故事!

网络编辑: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