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聚焦 / 靖边新闻 / 正文

【走进乡村看振兴】三岔渠:用丰收书写产业兴旺的生动答卷

来源:靖边新闻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5-10-27 09:21 作者:高加飞 康伟 屈玉兵

眼下正是胡萝卜丰收季,在我县三岔渠的千亩胡萝卜种植基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采收景象。一个个色泽鲜亮、体态饱满的胡萝卜从土里“探”出头来,被工人们娴熟地采收、整理、装袋,即将踏上运往全国各地的旅程。

土地承包人米俊龙说:“我们在三岔渠流转了大约1000亩土地,进行了胡萝卜种植,现在胡萝卜到了收获的季节,每亩产量在6吨左右,今年收益还算可以。通过我们工厂的深加工发往了全国各地,每亩地收益7000块钱左右,今年总体算下来还算可以。产品主要发往河南、山东、广州。”

三岔渠地处白于山区,过去这里全是旱地,“种在人,收在天”是村民们挥之不去的困境。三岔渠以传统旱作杂粮种植为主,虽然有萝卜种植的老底子,但因为缺乏技术支撑、没有形成规模。

2022年,为了让农民稳定增收,三岔渠通过合作社集中流转农户土地,不仅让闲置的土地“活”了起来,更让村民实现了“土地有租金、打工有薪金”的双重收益。从粗放管理到科学种植,从靠天吃饭到旱涝保收,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就这样在模式创新中焕发了新生。

三岔渠村党支部书记杨开开说:“我们三岔渠是靠天吃饭的地方,过去我们这里是旱地,通过2022年农业局的高标准农田(改造),我们把土地整合回来,一亩地900块钱。他们一年四季在这里打零工,夫妻两人一年能挣四到五万块钱,连土地承包费,农户纯收入每人两万多块钱。”

三岔渠村村民李忠雄说:“我有土地100来亩,前几年种玉米收成好点儿,一年纯收入三四万,收成不好的话有时一年还倒赔着了。通过这几年政府带动土地流转,给人家流转承包种蔬菜,每亩地一年(租赁费)900块钱,春天就把900块钱拿到手了,相当有保障。平时我跟我老婆在基地上打工,一天能挣二三百块钱,外地来的这些(工人)每天能拿到六七百块钱。像我的一百来亩地,连承包费带稍微打点工,挣个十来万。”

如今,胡萝卜种植已经成为三岔渠的重要产业之一,种植面积从最初的1000亩扩展到2025年的3000多亩。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引领下,实现了品种、标准、技术、销售和加工“五统一”,成功从传统分散经营转型为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

三岔渠负责人哈喜梅说:“胡萝卜种植业是我们三岔渠的一项主导产业。今年,我们的种植面积为3000亩,采用“农户+合作社+党支部”的创新产业模式。通过合作社对农户土地的合理流转,并在党支部的引领和带动下,土地得以承包给有实力的商家。农户在自己的土地上务工,实现了收入的显著增长,较以往翻了一番。今年,得益于科学管理和辛勤劳动,胡萝卜迎来了大丰收。农户们喜气洋洋,商家们也笑容满面,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

从撂荒地到丰收田,从“土疙瘩”到“金萝卜”,三岔渠用一场胡萝卜的丰收,书写了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不仅转活了土地资源,更兴旺了乡村产业,让曾经的贫困山村实现了富民兴村。

网络编辑: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