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清晨,陕西省靖边县东坑镇的乡间小路上,几位民警像往常一样,穿梭于田埂村落之间,口中说着方言,手中记录民情,裤脚沾着泥土。在靖边,每天深入基层开展工作的民警辅警还有很多。他们走进田间,把反诈宣传带到农贸集市,蹲在地头调解纠纷,踩着泥路送证上门。今年以来,靖边县公安局推行“田间警务”模式,以务实作风将警务工作融入农村生活,有效拉近了警民距离,成为群众眼中的“自家人”。
田间地头话安全
靖边县公安局改变传统宣传方式,把普法课堂搬到农贸集市和生产一线。交警在集市中摆开展台,用方言讲解交通安全知识,演示头盔的正确佩戴方式,并为农用车免费粘贴反光条。黄蒿界派出所联合司法、综治等部门开展“案例+法条”宣讲,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揭露诈骗套路、普及禁毒知识。农忙时节,民警走进农田,一边帮群众干活,一边提醒购买农资的注意事项,谨防假货陷阱。今年以来,靖边县公安局已开展“田间地头话安全”活动80余场次,发放宣传材料8000余份,农村涉农机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12.22%。
现场调解化干戈
针对农村多发的土地划界、用水灌溉、邻里口角等矛盾纠纷,靖边县公安局坚持防范在早、化解在小,将调解室设在田埂上、院落里,用乡情缓和情绪,以法理明辨是非。今年4月,东坑派出所“春耕助农小分队”在巡逻中发现两名村民因地界纠纷险些发生肢体冲突。民警立即上前安抚,并联合村干部,拿着土地合同蹲在地头重新丈量。经过数小时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在黄蒿界镇,民警邀请村中长者、干部组成调解团,成功化解多起纠纷。为从源头减少矛盾,靖边县公安局推动建立“公安+”多元联调机制,组织民警常态化走访摸排,建立矛盾台账,形成“精准摸排—现场调解—及时上报—事后回访”的闭环处理机制。今年以来,他们累计调解纠纷500余起,化解率达98%,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上门服务暖人心
“群众不方便,我们就多跑几步。”这不仅是靖边县公安局民警常说的话,更是他们的实际行动。今年8月,海则滩派出所民警魏宗涛得知群众朱某因伤卧床无法前往派出所办理证件,随即冒雨踏过泥路,上门采集图像、加急办理并送证到家;天赐湾派出所民警李鑫为帮群众办理户籍信息变更业务,连续半月跨区域协调,翻阅旧档案、寻找证明人,最终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难题;周河派出所户籍民警赵荣浪把办公室“搬”到田埂,背设备、核信息、办手续,成为移动的服务窗口。靖边县公安局通过“田间警务”模式,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服务传递温度,让“最多跑一次”变为“一次不用跑”,让“警民一家亲”成为群众真切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