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龙洲镇龙二村的苹果园里硕果满枝、果香沁人。9月15日,皮肤黝黑、笑容淳朴的果农李靖洲穿梭在果树间,仔细查看早富士苹果的品相——他正忙着为9月21日的直播做准备。而一周前的一场直播,至今仍让他难掩喜悦。

李靖洲穿梭苹果林间, 喜看丰收红果满枝。
9月7日,李靖洲手握话筒站在果园旁,对着手机镜头唱起陕北民歌。镜头中,刚采摘的红嘎啦苹果色泽鲜亮,在秋阳下泛着诱人光泽;屏幕另一端,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热情互动,短短半小时内,650箱红嘎啦苹果便被抢购一空。这场充满乡土气息的直播,不仅唱出了“黑娃”李靖洲的丰收喜悦,更映照出靖边果农借力互联网蹚出致富路的生动图景。
李靖洲的“苹果事业”,始于十年前的一次尝试。2013年,他瞅准靖边山地适宜果树生长的优势,开始尝试培育苹果树苗;2015年至2016年间,他扩大种植规模,成为村里首批种植苹果的“探路者”。2018年,果树首次挂果,可销路却成了难题。“那时候背着苹果跑市场,费尽口舌也难卖出好价钱。”李靖洲回忆道。为打开市场,他先在附近景区设立免费品尝点,依靠游客口碑积累人气;接着推出采摘体验活动,将果园打造成亲子休闲乐园;同时搭建微信销售渠道,实现苹果从枝头直达舌尖的“无缝对接”,一步步为自家苹果积累了稳定客源。
真正的突破,来自直播电商的东风。今年8月底,他的2万斤红嘎啦苹果率先上市;9月7日,一场仅半小时的抖音直播就卖出650箱苹果,销售额突破10万元。“现在不一样了,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李靖洲笑着说,“早富士总产量有8万斤,这两天正紧张筹备,计划21日直播。”
今年,李靖洲的25亩果园预计年销售额将突破40万元,亩收益迈过万元大关。
一人富不算富,产业兴才是真兴旺。在李靖洲的带动下,龙二村的水果种植逐渐形成规模,如今已建成4000亩特色水果种植带,涵盖山地苹果、黄金梨、桃、西梅等多个品类。村民们借鉴“直播引流+景区导流”的模式,让家乡的特色农产品乘着旅游和互联网的快车,从田间地头走向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作为陕西苹果产业的后起之秀,靖边县近年来持续推动苹果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全县苹果种植总面积达11.42万亩,挂果面积7.82万亩,年总产量约9万吨。从“黑娃”李靖洲的个人探索,到龙二村的产业集群,再到全县的苹果产业版图,靖边正以一个个生动实践,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