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聚焦 / 靖边新闻 / 正文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东坑镇硬地梁村“水困突围”记:小滑子菇撬动节水农业大变革

来源:靖边新闻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5-10-10 14:21 作者:王欢

地处水资源超采区的东坑镇硬地梁村,曾长期陷入传统农业高耗水与水资源紧缺的尖锐矛盾中。玉米、蔬菜等传统作物在滋养土地的同时,也在不断透支着宝贵的地下水资源。转变,源于一种看似不起眼的作物——滑子菇。

硬地梁村的滑子菇种植大棚

这枚小小的滑子菇,正在成为硬地梁村破解水资源困局、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金钥匙”。

因水而困:传统农业遭遇资源瓶颈

硬地梁村所在的东坑镇,属于典型的水资源超采区。过去,村民们世代种植玉米、大田蔬菜等传统作物,但这些作物都是“用水大户”。数据显示,传统玉米亩均年用水量高达160立方米,拱棚蔬菜的耗水量更为惊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不仅制约了农业发展,更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持续压力。

“再按照老路子走下去,不仅地种不了,可能连水都没得喝了。”村民们意识到,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因水而变:滑子菇种植开启节水新路

面对困境,东坑镇将目光投向了节水型农业,滑子菇种植成为首选突破口。

与传统作物相比,滑子菇种植具有显著的节水优势。通过结合科学灌溉技术,采用智能化灌溉系统、微喷带灌溉等方式,实现了精准控水,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数据显示,滑子菇种植每亩用水量仅为60立方米,较传统玉米节约用水约60%,节水成效显著。

“不仅仅是节水,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水资源限制下找到了农业发展的新路径。”当地种植户表示。这种转变不仅缓解了水资源压力,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滑子菇种植每年每亩可节省水电费约100元,节约效益显著,进一步增强了产业吸引力。

因水而兴:小蘑菇成就大产业

节水只是第一步,经济效益才是可持续的关键。

硬地梁村今年建设的8个滑子菇大棚,每个大棚放置菌棒1万棒,每棒产量可达2.5斤左右。按照当前零售价每斤4元计算,每棚总产值可达7万元。除去菌棒成本4.2万元和人工成本1万元,每棚年净利润达1.8万元。

与传统玉米种植相比,滑子菇的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更重要的是,滑子菇种植不仅效益更好,而且劳动强度相对较低,吸引了更多村民参与其中。

因水而谋:打造节水农业全产业链

硬地梁村的滑子菇产业不止步于种植环节。下一步,东坑镇将以节水型滑子菇产业为核心发力点,持续扩大智慧灌溉种植规模,同步完善从种植到加工的全产业链条。

“我们要让滑子菇产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东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计划包括建设滑子菇初加工基地,开发滑子菇深加工产品,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滑子菇品牌。

同时,东坑镇还将推广“滑子菇+”模式,探索滑子菇与其它节水作物轮作、套种模式,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水资源效益最大化。

因水而赢:生态与经济的双赢之道

硬地梁村的滑子菇种植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优秀范本。这种转变不仅缓解了水资源压力,保护了生态环境,还提高了农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真正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更重要的是,硬地梁村的经验正在产生示范效应,周边村庄纷纷前来考察学习,节水型农业模式在东坑镇乃至更广范围内逐步推广。

从因水而困到因水而兴,东坑镇硬地梁村通过发展滑子菇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水资源紧缺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这枚小小的滑子菇,不仅滋润了土地,富足了农民,更为我们展示了节水农业的广阔前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网络编辑: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