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靖边县,有这样一个家庭,祖孙三代、七口人,跨越四十余载,先后执起教鞭。以讲台为阵地,以奉献为底色,诠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初心。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个教育世家,聆听他们与教育之间深厚的缘分。

故事要从74岁的李万强老先生说起。他是这个家庭中第一代教师。1972年,他以民办教师开启教学生涯,后通过函授学习毕业于榆林师范学校,历任白城则小学校长、红墩界中心小学校长等职。期间,他带领学校获评省级“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市级“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等荣誉,个人也多次被评为市、县级“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即便退休,他依然心系教育,义务为80多名孩子辅导书法,被授予“榆林好人”“靖边好人”“新乡贤”等称号,他用一生坚守,为后辈树立了榜样。
李万强说:“在我的带领下,我们家庭一共出了七个教师,儿、女、孙子、外孙子都是教师。既然从事教育事业,我认为咱们一定要加强道德修养。如果教师道德修养不好,带领的学生也不会是好学生。学生的模仿性最强,只要教师行得端、走得正、学得好,学生肯定跟随你。”
父亲的敬业与热爱,深深影响着下一代。女儿李红梅和次子相继走上教育岗位。李红梅在靖边四中任教28年,长期担任班主任,多次获评校级优秀班主任、模范教师,其课件、论文及课题研究成果屡次在省、市获奖;次子也从教26年。他们以爱心和专业,延续着家族的教育情怀。
李红梅说:“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每年学校都有六一儿童节,父亲在这个时候可是个大忙人,他既要给学生教唱歌,又要当指挥,还要排列节目。那个时候我就很羡慕父亲的这种才艺,所以长大了也要当一名人民教师。父亲经常去学生家里义务辅导功课,当学生拿到满意的成绩来感谢父亲的时候,我就觉得当老师真好。”

李红梅说:“父亲告诉我,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做人,这也是我们一家三代人的教学理念。当我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候,我经常向父亲请教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他经常把他的经验传授给我,我一直不断地向他学习。”
如今,教育的接力棒已传至家族第三代。李红梅的侄儿李长江,2018年从西安文理学院毕业后,先后在靖边县北郊九年制学校、靖边二中任教,曾带领合唱团获全县合唱比赛二等奖,多次获评校级教学能手;女儿熊湘竹作为国家公费师范生,2022年从东北师范大学毕业,入职榆林市高新一中;侄女李金凤2023年考入靖边县第五小学,获评校级教学能手优秀奖;侄女李长青作为西安文理学院公费师范生,在校期间多次荣获“舞蹈大赛一等奖”“师范生技能大赛三等奖”,未来也将投身教育事业。新一代教育者正以青春朝气,延续家族的讲台情缘。
李长江说:“和我爷爷那个时代相比,我现在的教学环境好太多了。我现在要做的就是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把我的知识传授给我的学生们。这样在我老了以后,我也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也是桃李满天下了。”
四十多年岁月流转,从漏雨的土坯房到现代化的智慧教室,从手写教案到数字化教学,教育的形式与环境日新月异,但李万强家族“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育人初心从未更改。三代人、七位师者,在黄土高原上写下了一段温暖的教育佳话,也为靖边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坚定而绵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