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青团靖边县委、靖边县青联携手“返家乡”大学生与青联委员等广大青年,开展“解码乡土基因,智绘发展蓝图”产业观摩暨“青春聚力·法润万家”大宣讲活动。
这场集实地探访与专题宣讲于一体的实践活动,让青年群体从现代农业的蓬勃生机到低空经济的广阔前景,从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到护航青春的实用课堂,全方位触摸县域发展脉搏,在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中找准青春航向,为青年人才与县域发展搭建起深度对话的桥梁。
杨桥畔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里,智能温控大棚内饱满的西红柿缀满枝头,山楂种植区的数字化灌溉系统折射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曙光,水肥一体化灌溉农田的智能化应用,更是让青年们赞叹不已。在这里,“返家乡”大学生与青联委员俯身查看设备,细问种植技术,围绕“智慧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展开热烈讨论,从育苗技术的创新到产销模式的变革,深切感受着乡土产业在科技赋能下涌动的新动能,直观体会着从一粒种子到一条产业链的全链条创新,以及如何让土地焕发新活力等。
从田间地头转向工业车间,榆林市保通防务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机生产车间内同样洋溢着青春活力。青年们认真聆听企业负责人介绍靖边低空经济产业布局与企业发展概况,在生产车间于多类型无人机模型前驻足细看,深入了解无人机在农林植保、应急救援、国防军事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当听到“这架植保无人机每小时可作业300亩,效率是人工的20倍”时,青年们更是惊叹不已,深刻感受着靖边无人机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与广阔前景,大学生刘宣祯拿起无人机部件仔细观察后感慨:“没想到家乡已站上低空经济赛道前沿,这里的发展机遇值得我们学成归来深耕。”
靖边县非遗文化展馆内,跑驴、剪纸、柳编等非遗项目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中,仿佛从历史中“活”了过来。灵动的跑驴道具、精巧的剪纸作品、质朴的柳编器物,承载着浓郁的乡土记忆,吸引着青年们频频驻足观看、细细品味。“以前只在课本上见过这些非遗名字,今天亲眼看到,才真正理解了它们背后的文化重量。”大学生戴娇娇轻抚着剪纸作品感慨道。在这场沉浸式参观体验中,青年们重新读懂了乡土非遗文化既是历史注脚、更是文化创新源头活水的当代价值。
“青春聚力·法润万家”大宣讲活动则为青年们送上了两场“及时雨”。反诈宣传专题讲座上,公安干警结合真实案例,深入拆解电信诈骗的套路和防范要点,切实提升青年群体的防诈反诈意识;升学就业辅导讲座中,职业导师针对考研、考公、企业求职等不同路径提供精准指导,现场互动答疑热烈。“既有‘防骗指南’,又有‘职场地图’,这两场讲座干货满满!”大学生李靖峰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青年们在精彩的互动中提升了安全防护意识与职业规划能力。
从现代农业到蓝天银鹰,从非遗瑰宝到法润“青”心,这场实践调研与主题宣讲活动让青年们以多维视角解码乡土基因,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探寻青春坐标。团县委负责人表示,后续将持续搭建平台,引导青年人才将专业所长融入县域发展,将智慧与热爱扎根故土,让青春在靖边县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