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聚焦 / 靖边新闻 / 正文

靖边:“家门口” 的 “平安故事”!

来源:靖边公安 发布时间:2025-08-05 19:57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靖边县城的平安故事,充满浓浓的烟火味。

清晨的阳光温柔地洒在派出所的蓝色门牌上,暖烘烘的。这里,从来不是冰冷的办公场所,而是扎根街坊邻里的“暖心驿站”。日复一日的琐碎坚守,正是将“枫桥经验”具象化为可感可触的平安实践的最朴实写照。

附身倾听:读懂寻常人家的“烟火气”

张飞当上西郊派出所所长后,遇到的第一件棘手事,就是一起纠缠了好几年的“土地拆迁纠纷”。这事儿,把原本关系不错的两家人闹得反目成仇。张飞没有简单地摆事实、讲道理,而是用了“情感破冰”的办法:先不谈纠纷,先拉家常。他上门找王某,耐心地听他倾诉心里的委屈;又去地里找张某,陪他喂牛,唠唠家里的琐事。就靠着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举动,张飞一点点拉近了和两家人的距离。半个月后,他把两家人叫到一起,用“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老话儿勾起了他们的回忆,积怨在泪水中慢慢化解了。

这只是西郊派出所做实做细群众工作的一个缩影。西郊派出所辖区地处城乡接合部,管理人口繁杂、人数众多。

“普通人过日子,邻里之间勺子碰锅沿,地头争个边界,这些都是常有的事,看着是小事,耽误久了没人管,就会攒成大麻烦。”对于矛盾纠纷,西郊派出所每个民辅警心里都揣着明白账,“光在所里等可不行,得到村民家里去。”

就这样,工作中,他们像走亲戚串门一样,推开一家家的院门,拉起了家常,用“铁脚板+真感情”丈量辖区44个村小组,哪家儿子在外打工不省心,哪家因为宅基地早有心结,哪家的老人需要特别关照,哪家婆婆跟儿媳不对付,听得懂外地人的方言,也能和本地村民促膝热聊。这些一点一滴都被他们记录下来,心里也有了谱。这份熟稔,源于常年俯身倾听,真正融入了这片土地的“烟火气”。

今年以来,西郊派出所上门走访1023户,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50余起,筑牢了基层和谐稳定的基石。

用心回应:将群众需求置顶

7月7日15时许,东郊派出所收到辖区村民送来的一面锦旗,红绸上“人民好警察,为民办实事”的金字在阳光照射下泛着光,像极了昨日找寻路上民辅警额头的汗珠。

前一日19时许,东郊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紧急求助,称其爷爷与当日上午九点左右独自离家后,十个小时过去了,仍未归来。据家属描述老人已年逾八旬,且患有阿兹海默症。

接警后,民警详细询问了老人的体貌特征、衣着打扮以及可能行走路线等信息,迅速组织警力,以老人走失地点为中心展开搜寻。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找寻,民警终于在林家湾高架桥附近发现了老人的身影。

盛夏七月的晚间,热气还未散尽,东郊派出所的值班电话在昏黄的灯光下次第响起,寻常日子里,总有些细碎的民生琐事需要这群藏蓝身影去细细缝补。谁家下雨屋顶漏水,他们搭梯子帮忙;谁的钥匙不慎锁在屋内,他们想法子解决;谁家路边车门未锁,他们打电话提醒,这里鲜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民辅警们把自己“摆”进群众的柴米油盐,将街坊的急难愁盼当作自家事来办的执着。

枫桥经验”落地生根:守护与感谢“双向奔赴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不是挂在嘴边的客套,而是民警在琐碎光阴里把责任揉进百姓日常的点滴。

2025年7月24日中午,靖边县海则滩镇突发惊险一幕,两名“粗心”女士停车取快递时,竟忘记拉手刹。车辆缓缓向后溜,撞上一辆西瓜三轮车后,沿着下坡加速滑行,情况十分危急。周围的人们都惊呼起来,眼看着车辆就要失控,后果不堪设想。正在附近巡逻的海则滩派出所辅警魏宗涛见状,飞奔追赶,多次尝试才将车辆稳稳停住,避免了严重事故的发生。

7月29日,车主特地送来写有“感谢人民好警察、助人为乐新风尚”的锦旗和一封感谢信。信中,车主深情地写道:“在我们最无助的时候,是魏警官挺身而出,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严重事故。他就像我们的守护天使,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民警察的温暖和力量。”

在这里,“警爱民、民拥警”的双向奔赴每一天都在发生。这些看似寻常的互动,早已沉淀为警民间最深厚的情感底色。

三桩小事,串起派出所的日常。泥脚印留在夜间田埂上,劝解声散在晚间微风里,那些藏蓝身影始终奔波在守护繁华与安宁的路上——百姓说,这就是家门口的“平安温度”。

网络编辑: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