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聚焦 / 靖边新闻 / 正文

靖边:“一分田”小菜园,种出搬迁群众的“幸福密码”

来源:靖边新闻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5-07-21 14:46 作者:王靖 姬静 王保明 吉彦霓(实习)唐雨(实习)

7月15日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东新社区海泽畔移民二区的小菜园里。47岁的赵红梅正走在田梗上浇灌菜地,这片被居民们称作“一分田”的小菜园,如今是小区里最热闹的地方——曾经堆满杂物的闲置土地,成为了搬迁群众的“蔬果篮子”。

对于赵红梅这样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村民来说,搬迁进城后最难受的不是生活习惯的改变,而是“没地种”的空虚。

安置户赵红梅说:“我们一辈子在老家就是种地人,搬上来后,土地什么也没有。”

听着安置区老人们总念叨“城里菜不如自家种的鲜”,有的居民甚至每周坐半小时车回老家装菜;社区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决定将社区办公区西侧角落的30亩闲置土地利用起来。打申请、写报告、批手续、请农机翻地,两个多月的功夫,荒地被分成300多块整齐的菜畦,让300余户有意愿的居民在城里有了自己的“菜园子”,居民们重拾农具,在自家“责任田”里种上了茄子、辣椒、青菜,昔日闲置的土地变成了绿意盎然的“幸福园”。

小小菜园不仅解决了搬迁群众“闲不住”的问题,更成了社区治理的“连心桥”,成为了解决社区矛盾的主阵地,拉进了干群关系。

东新社区副书记郝福利说:“在我们网格员平时入户的时候,就有一些敲门难,入户难的问题,在我们社区开展这个一分地小菜园后,这个入户难的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变,居民也是主动和我们社区沟通,让我们的社区服务工作更好的开展,平时在菜园里逛的时候也是听到社区居民说下午的时候,麻将场上人少了,菜地里面人多了,同时,小菜园也变成了我们的议事厅,很多事我们在聊天中就把它解决了。”

小菜园带来的变化,比预想中更暖人心。曾因照顾患病家人而少言寡语的乔建芳,如今每天天不亮就来菜园浇水,见了谁都乐呵呵地递上一把自己种的小菜,这“一分田”仿佛成了她的“心理医生”,治愈她的内心。

安置户乔建芳说:“有这点菜园真的很幸福,家里照顾完病人,再来地里种菜,挺治愈的,社区里的领导很细心,对我们很关心,隔三差五就来我们家看一看,看我们能不能吃得上过的怎么样?真的感觉挺幸福的,挺幸运的

每天到菜园转一转成为了他们日常特有的锻炼方式——浇水、除草、施肥,一天忙活下来,身体舒展了,心情也更畅快了。

安置户罗德福说:“分多分少,起码老年人有(个)做上的,出来溜溜腿菜也种了吃不了的,邻家邻居都可以分享着吃,社区办这个事儿相当好,相当漂亮。

安置户房席梅说:“平时周六周天,孩子们没事干,带他们下来锄锄地拔拔草,让孩子们也体验下种菜的乐趣

夕阳西下,菜畦里的身影渐渐多了起来,有人提着水桶哼着歌,有人抱着刚摘的茄子往家走,霞光里的小菜园,叶绿得发亮,果香沁人心脾。这片“一分田”,不仅种出了新鲜蔬菜,更种活了搬迁群众的日子,让乡愁有了寄托,让幸福有了模样。正如居民们所说:“土坷垃里长出来的,不只是菜,更是咱心里的甜。”

网络编辑: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