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出自《礼记·大学》。“知止而后有定”,知道目标所在,这样才能志向坚定。止:目标。朱熹《大学章句》释为:“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定而后能静”,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静:静心。朱熹释为:“静,谓心不妄动。”“静而后能安”,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安:随处而安稳。朱熹释为:“安,谓所处而安。”“安而后能虑”,心安才能够思虑周详。虑:思考精审。朱熹释为:“虑,谓处事精详。”“虑而后能得”,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得:收获。朱熹释为:“得,谓得其所止。”“得其所止”,即实现目标。“静”的反面是焦虑,“安”的反面是躁动,古人说“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领导干部的浮躁,表面看是一种烦躁不安的状态,实则是为官从政的一种不良作风。热衷于大拆大建,沉迷于形象工程,轰轰烈烈的剪彩换来的却是半途而废的“烂尾楼”。浮躁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必须戒此顽疾。说到底,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患得患失,还是因为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不正确,一心想着仕途升迁,罔顾群众利益,如何静心谋划长远?正因此,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都强调,“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坚守做人的操守和从政的道德,才能静心思考,冷静处世,砥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