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廉语】(一百零四)|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
来源:靖边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3-10-12 09:23
浏览次数:
语音播报
打印
保存
字体:大 中 小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出自苏轼《晁错论》。上面这段话为《晁错论》的首段,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天下的祸患,最难以解决的,莫过于表面上平安无事,实际上却存在着难以预料的隐患。点出了晁错改革失败的真正原因:由于缺乏坚强的意志和临危不惧的精神,挑起“大难”却又不愿为天下人抵挡“大难”,只想保全自身,可谓自取其祸。习近平同志多次表示,他很喜欢苏轼的这一句话。历史上有很多类似教训:唐代开元盛世,玄宗却丧失进取心,骄傲怠惰、沉溺享乐,终致“安史之乱”;清朝康乾盛世,朝野却扬扬得意于文治武功,奢靡腐化、放松吏治,转而走向嘉道中落。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组织,生存和发展最主要的威胁,往往不是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与变故,而恰恰是那些不易察觉、缓慢积累起来的倦怠与松懈。正因此,习近平同志才不断提醒各级领导干部,要“智者见于未萌”,深谋远虑、治于未病。经略将来,如何做到?也就像习近平同志所说,“对已经看得清的方面,要深入研判、早做谋划、从容应对;对暂时难以看清的方面,要密切跟踪、未雨绸缪、灵活应对”。
网络编辑:王琼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查看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