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四个老大姐, 都是村里的老党员。
今天高兴走上前,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我们村党员六十三,支书名叫戚锦元。
光荣在党五十年,六名同志被入选。
九旬党员谢登亮,从小参军扛过枪。
六零年十月入了党,随即又把支书当。
六四年,雨水广,黑家海则水猛涨。
沙石峁一队靠沙邦,百亩林地被水汪。
村民自发拉起墙,昼夜有人来站岗。
谢支书是班长,亲自指挥上战场。
有一天坝墙决了口,汹涌的洪水像猛虎。
谢支书一声吼,带头下水用人堵。
沙麻袋往来扛,一阵垒起一道墙。
下游群众免遭殃,齐声歌颂共产党。
“文化大革命”六六年,造反派夺了他的权。
人离组织靠边站,石底则又把林场办。
带领七、八个小青年,早出晚归干劲添。
苦干实干一个月,二十亩水地平展展。
平好土地要育苗,资金技术那里找。
谢支书出新招,赶忙就往林场跑。
林场领导很热情,雇上你们几个人。
既学技术又做工,智钱双有巧使用。
队办林场好效益,万元票子入账里。
先进经验全社推,出席了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讲用会。
七二年重新走上台,带领群众学大寨。
一年两年变面貌,三年粮食上《纲要》。
学政治、抓党建,培养出一批好党员。
条条战线是骨干,人人争着做贡献。
八旬党员王孝荣,从小没进学校门。
自学成才人聪明,贫协主席开会进省城。
六九年革委会当主任,领导群众打机井。
旱地有水产量增,七零年大寨取过经。
领导岗位退下阵,学习毛主席养猪的一封信。
队里养猪大发展,自愿担任饲养员。
精心饲养当模范,参观了安徽小叶园。
谢王在党六十年,好作风一直往下传。
七旬党员郭秉秀,今年刚刚七十五。
五十年坚持跟党走,上世纪任过村支书。
跟上改革大潮走,各项工作争上游。
联产承包地到户,大包干带来大丰收。
领头羊、肯吃苦,甘当革命的老黄牛。
学习劳模詹立武,改土造田写春秋。
七九党员朱世俊,出生龙洲甘沟村。
他是乔沟湾完小生,六年级毕业到靖中。
靖中读书学费紧,放弃学习当厨工。
从事餐饮五年整,二十二岁回到甘沟村。
六六年随母迁本村,生产队负责十几春。
七一年入党到如今,五十年步步跟党行。
他还有个好毛病,爱好乐器搞活动。
不懂曲谱手感应,锣鼓大钗五音通。
眉户、秦腔和道情,哼上两遍就成功。
“十八大”召开九年整,七旬老人焕青春
听到广场红歌声,争先恐后把台登。
老将不减当年勇,手指还有二分功。
你要老汉把话讲,一辈子宣传人民歌颂党。
女中英豪张梅芳,跟朱一块入了党,
两人都是同龄人,出生席麻湾东高峁村。
广阳湾小学入校门,勤奋好学优秀生。
当时环境不跟人,辍学回家务庄农。
二十岁婚姻讲自由,选择粮站杜宝珠。
夫妻恩爱好家庭,七、八年生下三男童。
杜宝珠命太苦,英年早逝二十九。
孤儿寡母四个人,无依无靠谁照应。
张梅芳性子强,又当爹来又当娘。
白天劳动地里忙,晚上为儿缝衣裳。
省吃俭用二十年整,三个孩子长成人。
上了班、当职工,儿孙满堂三家人。
老婆儿年纪近八旬,时时不忘党的恩。
“两学一做”认真听,经常拿着书本本。
学党史、看新闻,跟党奋斗到终身。
巾帼事迹叙一番,再看优秀党员谢青山。
光荣在党五十年,处处都有新贡献。
七十年代小青年,冲锋农业第一线。
打头阵、攻难关,出大力、流大汗。
改土冒着三九寒,打井不畏伏连连。
柴油机技术难,青山报名跟上学。
自己身小力气单,操作不当手指断。
困难压不倒男子汉,生产队奋斗十几年。
九四年、十月天,村上“两委”来换届。
群众推荐党员选,支书担子扛在肩。
他任支书十四年,实事办的数不见。
修路改水又改电,争项目还把学校建。
娃娃家门口把书念,九年义务教育全实现。
好事实事看得见,件件都把百姓连。
群众口碑到处有,消息传到县里头。
县委、政府扬正气,零五年“七一”开大会。
优秀党员授奖励,号召人民来学习。
光荣在党六个人,各人贡献不相同。
学习英雄张富清,一辈子不忘初心和使命。
紧跟领袖习近平,复兴路上立新功。
(作者系杨桥畔镇沙石峁村原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