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旅游 / 文化娱乐 / 正文

阳周故城地望考(之四)

来源:靖边新闻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1-06-22 08:46 作者:默 冰

阳周城是否为上郡的治所

按照历代政权建置的规制,“上郡”的治所不会另置,将会设置在其辖治下23个县的其中之一。

那么,“上郡”的治所则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

一、交通必须便利。也就是说,居于“官道”最近的地方是其首选之地;

二、城邑及其周边土地必须广阔,容易屯兵和操练,还须具备进可速攻,退可坚守的地形优势;

三、城邑及其周边,必须拥有充足的水源和水系来保障大规模人马的饮用;

四、城邑及其周边如果还有可耕种的平展土地,则无疑大大减轻了政权供给粮草的压力。

而“阳周故城”的遗址,则完全具备或超出了以上的必备条件。秦扶苏和蒙恬长期固守阳周之地,或可知晓“阳周故城”就是“上郡”的治所。再加上汉卫青和李广,五胡赫连勃勃和拓跋思恭,宋韩琦和狄青都将此城视为战略重地严加看守,“阳周故城”的战略军事地位可想而知。

对于这个判断,我们将逐一排除当时设置郡治的可能性,以便还原历史真相。

关于“肤施”,此城位列第一,极有可能是郡治所在。但是,“肤施”的地望一直存在争议。不论其在今横山县也好,延安市也罢,前者不具备拥有庞大人马的地理条件,后者又离秦直道和长城太远,显然不是最隹选择之地。

关于“独乐”,其时位于今米脂县西北无定河西马湖峪,除水源水系外,各种条件都不具备。

关于“木禾”“白土”两县,其时应在今神木市境内。此地为上郡北境门户,并不具备设置郡治的条件。

关于“龟兹”,其时在今榆阳区境内古城滩。据当地志书载,是时在当地设“上郡属国都尉”,应该是看守龟兹降众。将郡治设置在一个民心不稳的城邑,似乎不是最佳的选择。但是,认为上郡治所在此的大有人在,只有再行考证,拿出有力的证明。

关于“高奴”(其时约在今安塞县与靖边县交界之处),“平都”(其时位于今子长县西南),“定阳”(其时约在今延长县),“望松”(其时约在今延安市境内),“雕阴”(其时位于今富县黄甫店),“雕阴道”“襄洛”(其时位于今甘泉县境内),“浅水”(其时位于今黄陵县境内),“漆垣”(其时位于今铜川市境内)九县,都不具备设置郡治的条件。

关于“京室”,其时极有可能在今靖边县妈城则遗址,因其地处大型陵冢盆地中,也不具备设置郡治的条件。可是,“京室”的这个县名却很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这样的地方,会出现这样一个具有华夏政权才会专属的县名?

关于“洛都”,其时极有可能在今靖边县青阳岔镇卧牛城遗址,山大沟深,不具备设置郡治的条件。但是,这其中“都”的含义,可能意指玄嚣曾在此建城邑的意思。

关于“原都”,根据当地出土的刻有“原都”字样陶罐,基本上可以确定在今靖边县龙州镇境内,其县名应与当地县志记载中的“皇华城”有着紧密的关联。因其事关上古都城所在,责在保护,故而也不具备设置郡治的条件。

关于“奢延”,大多认为其时位在今靖边县白城则村。但是因为这个地方与朔方郡叠合,还须进一步考证。

关于“宜都”,今已失考,其时位在今靖边县天赐湾的两处古城遗址可能性极大。

关于“推邪”,其时极有可能在今靖边县海则滩镇马莲坑古城遗址,其位超出秦直道和长城,不具备设置郡治的条件。

关于“桢林”,其时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西南,位于上郡西境顶端,远离秦直道和长城,更不具备设置郡治的条件。

关于“高望”,其时在今内蒙古乌审旗北,为上郡北部都尉治,纯属屯兵场所,也不具备设置郡治的条件。 从上述的分析来看,“上郡”的治所,应该在“阳周”和“肤施”两城中选设,而“阳周”无疑是首选之地。

(默 冰,原名赵世斌,靖边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网络编辑:王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