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阳周城的战略地位
以今天的地形地貌及行政建置来看,现在的人们会有这样的疑问:魏、秦两国为什么将“阳周城”设在这里?
请大家看一看中国的地形山势图就会发现,“阳周城”地处黄河几字湾河套地区的最南端高地。河套地区这一广阔的“古河南地”,西北东三面皆为黃河环绕形成难以逾越的天险,只有南端白羽山这一条陆地出口方便进出。只要扼守住这里,河套地区诸戎诸狄便会困在河套地区黄河几字湾内进退失据,方便华夏政权掌控。
为加强华夏政权的掌控力,秦昭襄王修建了一道“起于临洮(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至于碣石(今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的“列城”(当地人将“列城”外称为“外守”,“列城”内称为“里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令蒙恬连接“列城”和魏、赵、燕长城形成了“秦长城”,并从“淳化”(今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至“九原郡”(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麻池古城)修建了一条“秦直道”,“上郡.阳周”便处于直道的中心枢纽----进可攻击套内诸族,守可扼制套内诸族南下关中。
西汉卫青逐击匈奴,于“阳周城”北百里处设“朔方郡”互为犄角之势,大败塞外诸族,从此,这道河套地区最南端的“秦长城”始得“塞内.塞外”之名。
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赫连勃勃在“朔方郡”基础之上修建“统万都城”,“阳周城”似更名为“奢延县”,战略地位向北迁移。
明朝內阁首辅杨一清和士人领袖顾阻禹认
为:“河套南望关中,控天下之头项。得河套者行天下,失河套者失天下。河套安,天下安,河套乱,天下乱。”基于这样的认知,延绥巡抚余子俊于1471年修建了一条东起东起“清水营”(今陕西省府谷县“城头村”),西到“花马池”(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的“明长城”,彻底堵死了蒙古诸族南下的出口。
随着人类工业化的推进,现代人已感觉不到黄河和白於山这样的地形会给人类造成什么不便。可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前,山川河流和丘陵沟壑还是会对中国的古人们形成难以克服的“天险”。如果我们用现代的思维去判断古人的言行思想,恐怕许多事物都会南辕北辙,不知所云。
(默 冰,原名赵世斌,靖边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