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秦末起义军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是最杰出的一位将领,在秦灭之后,他与刘邦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相争,最终兵败城下而在身江自刎,也正是这武将疑问,成就了这位千古不朽的杯具英雄的形象。
对于项羽,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其中较为精辟的有杜牧的“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的“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战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于君王卷土来?”还有李清照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由此可见,项羽是一个复杂的人物。
项羽年幼时,学书不成,学剑又不成,而要学万人敌的兵法。项羽天生神力,力能扛鼎,吴中子弟皆惮之。
项羽,自然是一位英雄,作为军事家,他是很勇敢,很能打仗的。是当时能称得上一流军事家的。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曾带领八千江东于弟兵转战疆场,所向披靡,力量不断壮大,打了不少硬仗,巨鹿之战时,他作出其他人无论如何都想不出的英明决策,破釜沉舟,他自断后路,以振士气,终获大胜。
与项羽在战场上的无往不胜相对的是政治上的幼稚甚至是愚蠢,作为一个政治家,他缺乏头脑和眼光。他灭秦后,恢复割地分封制度,违反历史发展规律和人要求统一的愿望。他攻入咸阳,大肆烧杀,阿房宫烧了三个月仍不熄。他处死秦降王子婴,坑杀二十万秦军降卒,因而失去人心。灭秦后,有人劝说项羽定都关中,而顶羽却执意东归,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何人知之?说者见项羽目光如此短浅,便不由得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闻之,大怒。后又因分侯不当,田荣起兵反叛,项羽平叛后,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所残,多所残灭。
项羽可以说是个十分可用之人,却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这就是项羽的悲哀。
项羽的性格弱点贯穿了他的一生,他似乎并无意加以改变,这对一个有着远大抱负和理想的英雄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他的成长过程,只是一部勇猛成长史,却忽略了对更高层人格的追求和塑造,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作者系靖边中学2022届21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