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旅游 / 文化娱乐 / 正文

“秃尾巴”脱贫记(之二)

来源:靖边新闻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1-03-30 08:45 作者:薛立强

题记:这是一篇真实的故事,但也不完全真实。


脱 贫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中央号召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秃尾巴”这个赤贫户,自然挂上了号,成了精准扶贫的对象。怎么扶?下村帮扶干部张小波经过认真地摸底调查,认为像刘丕富这样的人,扶贫得先扶志,锄地只锄四边,不锄中间,怕人笑话,说明他人气还没有完全丧失,只是贫困潦倒,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人又懒惰成性,只要鼓起他的勇气,夫妻俩虽然年近花甲,但身体状况尚好,儿子虽然因酒后不慎被摩托碰伤了左腿,干活还不碍大事,解贫脱困还是有希望的。

1987年,十九大开过后不久,张小波便约了村支书李志强到“秃尾巴”家去做思想工作。一进院只见墙壁东倒西歪,院子高低不平,荒草丛生,厕所开了许多豁口,连人的身子也避不住,窗外檐下就是垃圾坑。进到屋内,更是不堪入目,墙壁多年未用泥裹,烟熏气打,油光发亮,家具除了锅盆碗瓮,切菜案板外,再没有多少什物,听说结婚时的一对红油喜箱,也因下雨天缺柴禾,给破的烧了。再看炕上只铺着两条粗羊毛沙毡,一堆露出棉絮的破被子,这还是结婚时的装新被子,以前夫妻俩各盖一块,现在儿子大了,一块分给了儿子,两人共盖一床。像这样的家庭,真是老鼠进家长出气。话再从开头说起,“秃尾巴” 听见有人扣门,便披着衣服,趿拉着鞋开了门。进到里屋,只见孙广花毛头赤脚,好像是刚起床的样子。“秃尾巴” 把村支书和下村帮扶干部让上了炕,从地下锅台上,放着的竹皮暖壶内倒出两茶缸水递了上去,自己便坐在炕沿上,掏出旱烟锅吧哒吧哒地吸了起来。孙广花连忙从水缸里舀出半盆水洗了脸,便窘迫地坐在锅台上听两位领导说话。

先是支书李志强开腔:“刘丕富,你说你从合作化到现在,吃了国家多少救济粮,花了多少救济款?现在光景过成日月了,穷成这个样子,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再不振作起来,改掉好吃懒做的坏毛病,就不扶你的贫了!”

“唉,好李支书了,我现在都奔60岁的人了,脱度上几年说不定就死了,不扶就不扶吧!”“秃尾巴”有气无力地说道。

“你死了,你的儿子怎么办?现在己30岁的人了,还是光棍一条,怎好向老先人交待!”张小波义正辞严地质问道。

这一下可说到了孙光花的心病上,只见她连忙站起来痛哭流涕地说道:“两位领导,我们真的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村上,再不改,就不算人了!”

秃尾巴向来是个软耳根子,听婆姨这么一说,便转变话头说:“改我们一定能改,就是手头上没钱干着急,再说了,也不知道怎么个脱贫法。”

张小波见夫妻俩都表了态,似有痛改前非的样子,便语气缓和地说道:“好,只要你们有志气,真心去改,钱,我给你们出面担保贷款,至于项目眼前就有,你们看现在粮价这么贱,一斤玉米只能卖八、九毛钱,而猪肉却在一天天上涨,由几块上涨到十几块,你们用贷款买上几头猪娃养起来,不出一年就能见利。我在上大学时,是学畜牧专业的,技术问题由我指导。猪饲料问题也好解决,用你们所产的玉米,再买上些麸皮、骨粉、油渣就地加工,要比市场上便宜得多,你们看怎么样?”

“那感太好了,真是遇上了财神爷!”说完两人站起来,千恩万谢。

李志强见有门了,站起来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就看你们有没有骨气,重在表现!”说完,两人便离开了刘家,回到了村委。

刘小波说到做到,在村委和自已担保下,没出三天,就从信合行里贷回了两万元现金,在其设计与监督下,为刘家修起了猪舍,配好了饲料,买回了8头猪仔,4头留作母猪,4头留作肉猪。

“秃尾巴”夫妻,这次在帮扶干部和村干部的教育启发下,确实触动了心灵,洗心革面,痛改前非,每天把8个猪仔捉金当宝,按张小波指导的办法,又是喂食呀,饮水呀,掏野菜给营养补充呀,又是给猪娃洗澡呀,比自己的亲生儿子还当紧。由于精心饲养,他们所养的4头母猪,第二年二月就跑窝发情,六、七月间,就相继下了猪仔32头,除6头留作母猪外,26头猪仔卖回10400余元;肉猪6个月就出栏,卖回13000余元。“秃尾巴”夫妇,这一下可尝到了养猪的甜头,对养猪更有信心了,过年都没舍得吃猪肉,全卖了钱,只吃了一些头蹄下水。

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秃尾巴” 养猪方兴未艾之际,靖安县北三镇出现了非洲猪瘟,生猪大量死亡。县上为了防止猪瘟继续传播扩大,采取了紧急措施,一方面组织人员积极防疫治疗;一方面号召家庭养殖户,提早宰杀年猪。一些养殖专业户听到风声后,提早出栏肉猪,大量宰杀母猪。庆幸的是“秃尾巴” 所养的猪,平时有小张作指导,实施科学养猪,定时打防疫针,经县上疾病防控中心多次检测无病毒感染,其所养的10头母猪毫发无损地保留了下来。

2019年,由于受疫情影响,全县各处头一年大量宰杀母猪,到了这年的春季猪仔金贵,成了名副其实的宝蛋蛋,每头卖到千元以上,“秃尾巴”所养的10头母猪所下的仔都卖出了好价钱,净收入8万余元,所养的肉猪,除了过年宰杀了1头外,其余共卖回4万余元,两项共计纯收入12余万元,除还清了代贷款外,还净剩10万余元。

“秃尾巴” 夫妇,在养好猪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了作务庄稼,按时锄草,施肥,浇水。由于由猪粪肥地,化肥催效,庄稼长得比谁家的都好。一年下来,十几亩玉米就产了近三万斤,全部留作猪饲料,另外五谷杂粮还收入一万多元,够了水电化肥钱。

在国家建设美丽乡村,改善村民住宿条件的专项款资助下,“秃尾巴”自投7万余元,在新规划的移民村修起了5间楼板房,告别了祖上留下的破烂不堪的土窑洞,住进了红楼门,砖围墙,瓷砖贴面,头戴帽,具有现代化气派的新居,还添置了一些新式家具、电器,买了一辆机动农用三轮车。

2020年,又在国家的投资下,在新居的后面,建起了饲养室、繁育室、温棚猪舍,三位一体的家庭新型养猪场,母猪、肉猪,仔猪养到了四、五十头,成了罗大滩村一家名副其实的养猪专业户,只三年就脱贫致富。在年终总结大会上,镇、村将“秃尾巴”一家作为典型户进行了奖励,并让孙广花上台演唱,一曲信天游《蓝花花》赢得了阵阵喝彩声。从此,人们再不叫刘丕富“秃尾巴”了,而称其为脱贫致富的一只虎。同时,也不叫孙广花“懒虫虫”了,而称其为搬掉“穷山”的大蚂蚁。其儿子刘海浪因残疾,县上给分到了一套扶贫房,在父母的资助下,在城里做起了小生意,和城里的一个打工妹恋爱结了婚。刘丕富夫妇逢人便夸党的扶贫政策好。

(作者系靖边县教育局退休干部)


网络编辑: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