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旅游 / 文化娱乐 / 正文

夜登合龙山

来源:靖边新闻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9-09-30 10:47

李瑞宁

晚上和朋友喝完酒,独自回家的路上,看到了霓虹灯下的合龙山。经常说要登上合龙山,远眺家乡景观,可是每次都匆忙未能实现。看看时间还不算晚,就让司机调头开往合龙山,司机满脸疑惑,估计没有哪个女人只身在深更半夜登合龙山。

——题记

合龙山坐落在绥德城西2.5km处的大理河西侧,是一座由西北向东南延伸的山。 因山的形状酷似一条巨龙盘卧在群山之间,从龙头到龙尾有数里长,随着山的形状起起伏伏,就像龙身弯曲的动态,故而有了这美名“合龙山”。

相传合龙山大约始建于汉朝宣帝年间,主要供奉的是北极玄天上帝,以道教为主。大概因为久沐香火的缘故,从山下仰望,一种历尽沧桑的空灵与肃穆矗立在眼前。要登上合龙山山顶,500级神蹬从山底直通山顶,虽然有一条可以坐车直达到山顶的柏油路,司机也说上去就只加五元,但我还是选择了这条“通天神路”。

拾阶而上,终于领悟到了陡而立,每一个神蹬之间的间隙很小,我36码的鞋也得侧走,才能保证鞋头不被碰着,左右各有石板作为护栏,仅一米多宽,犹如天梯。登上30来级神蹬,有造型独特石牌坊一座,在霓虹灯的照射下,依稀可以看到正面竖书“玄天大帝”,横书“合龙胜景”,左右对联为:“仙境道佛争宝塔为界,圣龛松柏挽神陛步天”;背面书刻“太乙行宫”、“道法自然”。

再上500石阶,视野顿时开阔,两只石狮子雄赳赳地蹲着,和对面万历23年栽种的迎客松风雨作伴,眼前的这座看似和其他庙门无区别的弓形庙门,据说在明代万历年间已经重修过,可见它的年代久远。不经意间我已悄然浏览了灵官庙、头天门(上有乐楼)、二天门(上有钟鼓楼),钟鼓楼据史料记载也是明代的建筑。由于天色较晚,关帝庙、观音庙、三天门、玄天大帝殿(正殿)、五祖殿、七真人殿、圣母殿、小殿都已关门。唯有九级宝塔还可以近身观之。

九级宝塔顾名思义有九层,全部用砖修葺而成,虽满目沧桑,依旧巍然耸立于众庙宇中。塔与寺相辉映,相附丽,相益彰,别有风情在画中:寺更加雄伟,塔更加古拙。九级宝塔里面供奉着释迦牟尼的神像,与一般的寺庙有所不同,这里你能看到中国宗教的的特点——三教合一。而三教合一既方便了各信徒对各路神灵的祭拜,也满足了众信徒对升学、谋职、升官、发财等等各种世俗的功利诉求。

绕过塔来到一空地,较山上其他地方这里最宽阔,每年的三月三日这里聚集的人最多也最热闹,乡里乡外的秦腔迷汇集在此,就为了看原汁原味的秦腔。届时,庙会组织方会邀请最有影响最具代表力的晋剧团来此演出:锣鼓声唢呐声板胡声声声入耳,老旦角小生角大净角角角入眼。

登上玉皇阁,夏风微凉,极目远眺:天蓝深似海,群山如深黛,山脚下村庄的灯光宛若天上的繁星点点。此时寂静笼罩了整个山顶:太白金星化作牧羊人拯救宝马,用合瓜破法之法克蛮人的传说仿佛就在眼前;1930年秋陕北特委和绥德党代表两次在寺庙中举行会议,决定武装暴动的画面浮现在眼前。

合龙山,神话的传说,革命的圣地。

居山顶放眼望去,座座庙宇相依相靠,高大粗壮的松柏在夜风的抚摸下,发出飒飒的声响,霓虹灯却在夜风的抚慰下羞涩的闪着迷离的光,让这山顶充满了神奇,充满了魅惑。整个山上共有寺庙十五座,佛像97尊,只是我没有眼缘再次目睹这传说中神人的尊容。

自古以来,绥德都是陕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文人墨客层出不穷。合龙山便以天时地利人和这一优势,举办的笔会已有20多年,从未停止过,这也是在全国庙宇举办笔会的案例中实属少见。每逢笔会,大量的诗词、楹联、美术作品、书法作品、摄影作品百花齐放,为合龙山增加了新的文化氛围,为这个人间仙地再添一笔浓重的地域特色。

站在所谓的龙头上, 向东俯瞰,大理河潺潺的流水声在耳边萦绕,村庄和田野小了,颜色由白天的多彩统统成了水墨画,连一座古城都小了,像童话故事中闪着五彩光亮的城堡。向西俯瞰,悬崖绝壁,让人不禁头皮发麻,两眼冒金花。回望山顶,一口铁钟,一面大鼓,几座石碑,几只石狮,几株古柏,满山旌旗,座座庙宇,成了宗教徒的精神家园,游人观光的好地方,丰厚的人文地理,积淀成了绥德文化的一朵奇葩。

网络编辑:贺冬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