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说故乡有个大美石窑,也叫王家庄园,但没有亲见。
适逢3月7日至3月10日在这里举办全国象棋邀请赛,应王斌、凤智二友之邀约,我也就乘此一游。
大美石窑在佳县上高寨乡王家山村,地处佳县东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与榆阳、神木两区县接壤,是本村富商王爱国先生响应国家号召,顺应形势发展,投资修建的集旅游、文化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
时值杏月,阳光明媚,春风和煦,乘车于靖边出发,延包茂高速丶榆佳高速,一路向东,于王家砭收费站下高速,再转向乡级公路向北行驶30多公里,便达目的地。总共约220公里车程。
走近村口,一座四柱三门高大的石牌楼矗立在眼前,上书"王家庄园"四个大字,柱前蹲着四只威武雄壮的石狮,好象在忠实地守护着这一方平静祥和的土地。穿过牌楼,再下一道坡,那灯笼点点、彩旗猎猎、雄伟富丽的庄园便赫然展现在眼前。
庄园坐北朝南,依山临水,很是符合古代传统中左青龙、右白虎丶北玄武、南朱雀的风水格局。整体建筑群是以中轴线结构对称、平面的院落组合和层层而上的立体窑洞建筑结合来布局的。主体建筑共有三排,呈"品"字形。顶排的"东方红大礼堂"是一个庑殿式屋顶的木结构建筑,殿顶五脊六兽,斗角飞檐,青砖灰瓦;殿身木质金黄,古色古香,富丽堂皇。由形到神无不显示它的神圣与庄严。殿后是毛泽东转战陕北的文化长廊。二排上下两层各14孔,一排上下两层各16 孔。每排窑洞上方是石板砌成的出檐抱厦,窑前台阶上是一排整齐高大的朱红檐柱,每一孔窑洞门楣窗棂上透雕着各种花草、虫鱼、飞禽、走兽,技艺精湛,线条婉转,精美绝伦;每一层屋前雕栏上也同样雕刻着孔雀、蝙蝠、麒麟、鹿、鹤、梅、荷、菊、竹、灵芝等图案,神韵灵动,栩栩如生。整个建筑在翠绿的原野上,在蔚蓝的天宇下,一眼望去,就像一座巍峨的宫殿,既厚重大气,又端庄秀丽,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院落由内院和外院组成。内院和主体窑洞主要是供游人餐饮和住宿的地方。内院的卷洞式大门建就在中轴线上,门面顶戴全部由石材砌成,上面有石雕的兽脊丶梁柱丶瓦当和各种花纹图案,雕饰精美,质朴中透露着华贵,庄严中透露着精巧。两边门柱上刻着"爱國人泽意顺天,王者和润心上地"的鎏金对联,阑额上刻着"致勤尚善"四个大字,门前左右各蹲一只汉白玉雕成的小象,憨态可掬,顽皮可爱。这里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门柱上的对联。也许撰联人为了嵌入庄园主人的名字,而忽略了对仗与语法,显得生拼硬凑,半通不通。进入大门,便是一座用青石砌成的高大的独立影壁。须弥座下,正面摆放着两个石雕小象,背面摆放着汉白玉雕成的仙鹤白鹿,皆出神入化,惟妙惟肖;壁芯上正面刻着"大美石窑"四个阳文大字,背面镂空雕刻着竹架葡萄。壁顶依然是石雕的龙头兽角,斗拱飞檐。整个影壁匠心独运,雕饰精美,堪为艺术珍品,令人赞叹。影壁与包金的赭红色门扉相互映衬,烘托出了内院的深邃与开阔。
穿过影壁,看到的是一个长方形四合院落。东西衍接正窑各建六个窑洞做为厢房,南面包括门洞在内共建15个窑洞做为倒座房,这些八壳式的窑洞皆比正窑略显低、浅,门前台阶上装饰着精美挂落、雀替的石柱抱厦,巧妙的形成了院中的抄手游廊。正对着影壁的窑洞的檐柱间有一金黄色飞罩,飞罩上透雕着凤舞祥云、鹿鹤回春丶福寿齐眉丶流云百福、喜上眉梢等图案,显得古拙丶玲珑、典雅。两边楹柱上刻着"天赐乾坤大院运昌传万代,地承山水石窑福厚惠千秋"的对联。院子中间是一个"王"字形的水池喷泉,两边是草坪、曲径,其上巧妙的点缀着些碾、磨、辘轳、石桌石凳,东西两侧又各有一个六角攒尖凉亭。步入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院中,享受着农家的恬静安适、 淡雅快乐,忽如进入世外桃源,顿感身心轻松怡悦,神闲气爽。倒座房房顶上亦建有木质长廊和凉亭。茶余饭后,良辰佳日,登台望远,伴随着习习的凉风,吮吸着乡村泥土的馨香,或游目骋怀,或品茶论棋,或吟诗赏月,或抚琴弄弦……无不是人生之一大乐趣矣!
外院主要是一个大型的长方形鱼池。高处俯视,犹如镶嵌在庄园里的一块碧玉。池上浮桥似带,水榭亭亭;池下天光云影,金鳞游泳。院子的东西两侧是两排卷棚式砖瓦房屋。这里设立着书画室、图书室、乒乓室、民俗博物馆等。房前是休闲长廊。南面是一道精致的仿古景观墙,墙上雕刻着许多历史人物故事,彰显着丰富的文化内蕴。整个外院布局风格是疏落有致、清新自然。庄园外东边是游乐园,包括群众大舞台、游泳池、野炊露营园、杂粮观光园、原始避暑洞,沙滩、吊桥、秋千等;西边是陕北民俗领略基地,这里有疏菜观光园、瓜果观光园、家畜观光园、大棚采摘园等。漫步于东西园中,领略着美不胜收的田园风光,享受着丰富多彩的农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南墙外大约一百米处,是一座四角五层的木质景观塔楼,楼体巍峨挺拔、气宇不凡,造型雍容大度、飞扬生动,与庄园主体建筑遥相呼应,相映成趣,收到了首尾圆合的艺术效果。
登上观景楼,浩荡的春风从耳畔吹过,举目四望,沟壑纵横,万山攒聚,树木葱郁,平畴如织,身底的秃尾河象一条银蛇蜘蜒流向远方。在明媚的春光中,那排排窑洞更是显得热情温暖,活力四射,象"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陕北村姑,象刚劲健美、憨厚质朴的黄土汉子。看着,看着,我突然想:这位王爱国先生投一亿多巨资在穷乡僻壤打造这商业化的庄园,何时才能收回成本呢?在这里开发旅游业是不是有点犯傻呢?要不就是为了整顿门庭,回馈乡里,光耀祖宗?
我带着疑问久久地凝视着远方。绵延起伏、莾莽苍苍的黄土地是那样的凝重深沉,大美而无言。它周行不殆,承仰着天道自强不息的精神,它独立不改,恒守着大地厚德载物的使命。它不羡云霞的烂漫,不慕宇宙的浩瀚,不妒群星的灿烂,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总是默默无闻地用她甘甜的乳汁滋润着万物,养育着子民。它简单粗犷却叫人心安,它敦厚无语却叫人奋进。我从凝望中忽然好象明白了王先生的心思,我从沉思中似乎寻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王先生不正是黄土地的儿子?不正是窑洞孕育了他鲜活的生命?他血脉中流淌的不正是黄土地的品质与性格?是的,这里有他灵魂的脐带。正是这里点燃了他儿时的梦想,正是这里浇铸了他不朽的信念,正是这里窖藏了他淳朴的乡情,也正是这里发酵了他绵长的爱恋。与其说他回馈,不如说他是回归,与其说他是投资,不如说他是捐资。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布衣平民,都从黄土而来,化黄土而去,生不带来什么,死又带不走什么,但我们可以选择留下些什么。有的人布下德泽,惠及后世,有的人却留下恶迹,祸及子孙。这看似一个简单的人生定理,却又有多少人在物欲横流中迷失了自己。所以古人追求"三不朽",今人讲究树"三观"。那么这位其貌不扬的中年汉子留下的又是什么呢?我认为他留下的是一条源头活水的河流,留下的是一颗物质文化的传世明珠。当下能帮助乡民脱贫致富,更深远的意义则在以后。试想,庄园经年之后,岁月的风霜沧桑了它的玉颜朱容,历史的斧凿刻上了悠悠的年轮,到那时它就象开坛的老酒,香飘四溢,醇厚浓郁,成为黄土高原上一道醉人的风景,四方游人将络绎不绝循着母亲河的脚印前来观瞻,欣赏这里的建筑艺术,探访这里的民情风俗,寻觅毛主席转战陕北的红色足迹,追溯庄园主人创业的艰苦历程和造福乡里的生动事迹……这些无疑蕴含着巨大的旅游文化价值;到那时这里也必将成为一片沸腾的热土,为这里的人民带来滚滚的财富。
"兰花花 兰花花 兰花花 兰花花
黄土坡上的情呦
沟里头的那个爱呦
是谁唱着那动人的歌
唱着你兰花花
梦里头梦见你呦
眼里头的那个泪呦
是谁让你那思念的人
爱着你兰花花
兰花花 兰花花 兰花花 兰花花
……"
窑洞广场秧歌队的音响把我从沉思中惊醒,刘建东深沉悠扬、浑厚粗犷的声音如穿透时空的天簌从远古一直飘向未来。我深深的吸一口气,转身走下楼来,融进那一片醉人的春光……
(作者系靖边三中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