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山庙会,当地人俗称祭山梁庙会,是陕北三边最大的道教庙会
每逢农历四月初八,来自三边的群众聚集到这里赶庙会
上香、抽签是群众最虔诚、敬畏的原始情结表达
靖边文工团的秦腔戏给赶庙会的群众送上了文化大餐
陕北唢呐的表演者吹出的悠扬抒情的唢呐声把自己也深深陶醉在其中
蒙古古敖包祭祀台静静在伫立在这里,这天不属于它。到了农历六月初三,来自内蒙鄂托克前旗等地方的蒙族群众会聚集在这里进行祭祀祭拜,举行赛马大会,欢庆蒙人自己的节日。祭山梁也由此得名
一堑飞桥连古塔,到古塔祭拜的群众如织
猪八戒烤肉最吸引赶庙会群众的眼球
漂亮的小花马也现身在庙会中
风能发电风车与庙塔交相辉映,演绎着一段历史古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传奇
乌云山,俗称祭山梁,位于陕西靖边县东坑镇,是陕北三边最大的道教圣地。据传,元明时期在此修建的鄂尔多斯巴都古敖包和真武庙在清同治七年被兵乱夷毁,但每年朝圣的汉蒙两族百姓依旧络绎不绝要在其遗址上对山拜祭,因此被称为祭山梁。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纪念道教谭公的宝诞,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来自三边各地的不少群众都会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赶庙会。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看到道教的武祖师庙、娘娘庙、龙王庙、灵观庙,还可以见到蒙古的古敖包祭台,不过在这天古敖包祭台会显得较为冷清,因为属于它的日子是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三,在那天来自内蒙的鄂克托前旗等地的蒙族群众会来到这里庆祝他们的节日,举行摔跤、赛马大会。
道教的庙观与蒙古的敖包在乌云山共存,这正印证了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射雕英雄传》中关于主人公郭靖与道教主流全真教“七真”之一、后来成为掌教的丘处机在蒙古大漠相识,丘处机后来作为成吉思汗的座上宾将道教传到了蒙古的故事情节是有历史依据的。而历史上也确有其事,只不过丘处机当时没有小说中那么年轻,他实际是以74岁的高龄远赴西域、行程1.75万公里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这一伟大壮举让他后来闻名世界。成吉思汗在丘处机的直接影响下,统治中原后期的政策有所和缓,他手下大将木华黎在山东为官时及他的继任者对各地反抗大都采用了招安措施,减少了对人民的屠杀。而丘处机本人在蒙古军控制的邪米思干城(今阿富汗境内),将从蒙古贵族那里得到的粮食救济饥民,并利用宫观广发度牒,安抚了大批无以为生的流民,使之加入全真教,免除了他们承担的苛捐杂税,以致各阶层人士纷纷涌入全真教门下,文人、官吏以与全真教相交为荣,道教其他派别甚至佛教寺庙也挂起全真旗号。后来,丘处机在北京建长春宫(今白云观),作为全真教大本营,又在各地建立道观向全国推广。在元政府支持下,一时间当时的道教主流全真教达到“古往今来未有如此之盛”的兴旺局面。喜爱金庸武侠小说的众位武侠迷可以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或农历六月初三到靖边东坑乌云山来寻找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历史遗存,畅想当时道教主流全真教与蒙古大漠敖包主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重要历史交集。
此外,在靖边乌云山的庙会你不仅可以看到来自蒙汉两族群众——善男信女在这里虔诚祈祷、祭拜,而且在这里你还可以感受到陕北三边荞麦凉粉、猪肝凉皮、猪肝碗托、远特沙漠矿泉水、羊肉圪坨、陕北三边唢呐、陕北三边说书、陕北三边信天游和内蒙古烤肉、赛马、摔跤等浓郁的饮食、娱乐文化和地方风土人情。在今年四月初八,笔者走进了乌云山庙会通过手中的摄影镜头向外界来展示这里的庙宇文化和地方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