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旅游 / 文化广场 / 正文

靖边羊肉,信天游里流淌的千年滋味

来源:靖边新闻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5-09-02 07:55 作者:刘红侠

“荞面饹饦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当信天游的调子在毛乌素沙地边缘响起,靖边人用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腥汤,将爱情与饮食编织成黄土高原上最动人的生活诗篇。这片沟壑纵横与风沙滩交织的土地上,羊肉不仅是餐桌上的主角,更承载着一方水土的历史记忆与情感密码。

信天游滋养的肉食传奇,让靖边的羊群在长城内外的梁峁间漫步,这里的羊啃食着沙蒿、苜蓿与地椒草,饮着高山上的雪水长大。这里的绵羊骨骼精壮、脂肪均匀,山羊则绒毛如雪、肉质紧实。曾经的靖边交通闭塞,羊肉也是奢侈品,农家院落里的羊圈是家境的“晴雨表”——能在过年过节摆上羊肉臊子的人家,必定是庄户人中的殷实户。如今行走在县城的街道上,“风干羊肉剁荞面”“大骨头羊肉”的招牌鳞次栉比,曾经的“富贵菜”早已成为寻常百姓的家常味。

千般滋味藏匠心,在黄蒿界镇,羊肉的做法可以说骨香漫过长城墙,这里的大骨头羊肉堪称靖边羊肉的“豪放派”代表。大骨头羊肉选取生长期三年以上的羊羯子,取其筒骨、棒骨与脊骨,佐以本地地椒草、老姜片,在铁锅中猛火煮沸后转文火慢煨。三小时后开盖,琥珀色的汤汁翻滚着油花,骨髓从骨缝中缓缓溢出,夹起一块带肉羊骨,轻轻一吮便骨肉分离,脂香在舌尖炸开,混着黄土高原的草木气息,仿佛尝到了毛乌素沙地的粗犷与温柔。

风干岁月的舌尖密码在天赐湾镇乔沟湾村的风干羊肉里显现的淋漓尽致,风干羊肉剁荞面则是时光酿造的“婉约派”经典。每年冬至后,这里的家家户户将新宰的山羊挂在窑檐下,让干燥的冬日风带走水分,留下浓缩的肉香。待数到“四九”之后,取下风干的羊肉切丁,与土豆同炒,加入羊骨汤煮沸,浇在现剁的荞面上。荞面的爽滑与风干羊肉的嚼劲在齿间碰撞,咸香中带着淡淡大自然味道,仿佛在品尝一段被岁月腌制的乡愁。这道美食曾是“走西口”汉子的行囊必备,妻子总会在丈夫出发前备好风干羊肉,让漫漫旅途充满家的味道。

羊腥汤是爱情的味觉隐喻,在龙洲镇丹霞地貌的赭红色峡谷里,荞面饹饦羊腥汤演绎着最朴素的浪漫。新鲜羊肉大锅炖好,巧媳妇用荞麦面搓好饹饦,盛上多半碗煮熟的麦面饹饦,上面盖上一勺炖羊肉,撒上葱花、香菜。热恋中的长辫子姑娘还会特意为心上人留一勺羊脊髓,那滑嫩的口感恰似说不出口的柔情。这道曾被文人墨客视为“粗食”的民间美味,却在信天游的传唱中,成为爱情最本真的注脚——就像羊腥汤离不开荞面饹饦,靖边人的生活里,永远有羊肉的鲜香在流淌。

从灶台到宴席的味觉突围,如今的靖边羊肉,正经历着从乡土到时尚的蜕变。镇靖镇的标准化养殖基地让羊肉品质更稳定;在县城的“美食节”上,厨师们将羊肉炖成新派菜肴。而在互联网时代,真空包装的风干羊肉、速食羊杂碎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让远在千里的游子,也能通过快递收到家乡的味道。

每到一个节令,当暮色笼罩统万城遗址,靖边人家家户户的厨房飘起羊肉的香气,这气味穿越千年,连接着匈奴铁弗部的牧马草场与现代食客的餐桌。靖边人用羊肉书写着生活的史诗,每一道菜都是一段故事,每一口鲜香都是对土地的深情告白。在这片充满张力的黄土地上,羊肉早已超越了食物的范畴,成为刻在基因里的文化符号,见证着岁月变迁,也滋养着世代相传的生活智慧。

(作者为靖边县东坑镇第二小学教师)

网络编辑: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