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旅游 / 文化广场 / 正文

抗战中榆林统战纪事

来源:榆林日报 发布时间:2015-09-01 17:28
      八年抗战中, 驻守榆林的国民党军政要人邓宝珊、高双成在中共抗日统战政策的感召下,与边区配合默契,坦诚合作,和睦相处,共同谱写了一曲团结抗战、共御外侮的统战赞歌。

桃林山庄送往迎来

抗战开始不久,邓宝珊奉调从甘肃来榆林,组建了21军团。当时日机频繁轰炸陕北各县城,榆林最多一次达36架。为了防空和便于指挥,邓将总部迁至城外桃林山庄。他先后在那里会见了中共方面要人王震、肖劲光、高岗、南汉宸、陈奇涵等,双方就发展抗日统战问题达成协议。高双成还特意请高岗在大操场向当地驻军讲话。这种友好局面,一直继续到抗战胜利。

  榆林延安一线牵

抗战中,延安方面十分重视榆林的战略地位。毛泽东多次派出信使到榆林与邓交流政见,对邓多有启发。至今中央档案馆还保存着当年毛致邓的两封书信手稿。其中一封写于1944年12月22日,信中写道:“去年时局转换,先生尽了大力,我们不会忘记。八年抗战,先生支持北线,保卫边区,为德之大,更不敢忘。”

转移成吉思汗灵榇

1939年5月,蒙奸效忠日寇,企图转移成吉思汗灵榇。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团结蒙胞抗日,邓宝珊取得国民政府支持,担任移灵大员,向内地移灵。6月17日,灵榇到达榆林,停灵于三义庙,各界隆重祭奠。21日,灵榇到达延安,边区近万人迎灵致祭。以后灵榇经由西安辗转至甘肃榆中县兴隆山奉安。此举粉碎了敌人妄图分裂内蒙古的阴谋,增强了汉蒙团结共同抗日的凝聚力。

反共高潮中按兵不动

1940年冬,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边区参议员刘绍庭手持毛泽东致邓宝珊亲笔信到榆林,互通有关信息。邓宝珊对刘明确表示:决不做那种使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接着,蒋介石针对八路军留守机关由晋西北撤至陕西一事,直接给高双成密电,令其阻拦。邓、高就这事对刘说:“你回去告诉毛先生,我们交朋友就要交到底。”接着向蒋复电:“八路军在横山以东集结三千多人,有北犯榆林、打通神府企图,故无兵力可调。”予以搪塞。

  延安优待过境新兵

1939年至1943年间,二十二军从省内各地选拔部分壮丁,补充部队兵员缺额。其中,从关中地区配拨壮丁4000多名。新兵路经延安北上榆林过程中,受到边区政府的热情关照,沿途兵站妥善解决食宿、医疗等问题。春节期间,一部分新兵经过延安时,边区还组织了秧歌队,敲锣打鼓到驻地慰问,并且送去了猪肉和豆腐等食物。个别染病的士兵还受到良好治疗,直到痊愈。由于各方面的关怀,使那些新兵娃子们高高兴兴地走上北上抗日的道路。

边区售粮给国统区

1940年,高双成派军需处副处长严佐民到边区订购粮食,边区前后给榆林方面出售了八千石平价粮(包括过境新兵食用),按每石150公斤计,合120万公斤粮食,使国统区粮荒大为缓解。与此同时,毛泽东致电陕西省党务负责人蒋铭三,捐款1万元,赈济国统区灾民度荒。

结成友军互相支援

1941年,高双成派十六团团长王伯谋到西安办事,路经延安,给毛泽东带了些土特产。王离开延安南下时,高岗嘱托他给边区代购些急需的布匹和西药等。王伯谋不负所托,返回时以给二十二军购买军需物资的名义置办了延安所需物资。还有一次,三五八旅旅长许光达因缺乏弹药,派参谋到王伯谋部驻地马棚会见了王,请求支援。王伯谋二话没说,赠送给友军一箱65子弹和半箱79子弹。

  邓宝珊是延安的常客

邓宝珊部多次到西安、重庆等地出公差,上峰总是特意指示绕道宁夏南下。邓可不顾这些,专门取道延安,每次都受到中共和边区领导人的热情礼遇接待。邓的次女邓友梅在陕北公学上学,后来还加入了共产党。每次父女欢聚时,邓总是勉励她好好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后来邓友梅得了肺病到榆林疗养,期间经常在民间宣传抗日救亡和统战道理,以及革命思想。可惜由于当时条件有限,邓友梅竟然不治夭亡,年仅25岁。

网络编辑:张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