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李粉”,李镇西的金钢粉丝。谓予不信,兹举二例:迄今为止,我已购买并阅读了他的《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家长》、《巨人肩上的舞蹈一李镇西评传》,并鉴赏过他的许多课堂教学实录及其它教育教学讲座光盘。年初又收藏了由光明日报社出版的《李镇西教育作品》十二卷。另外,我一直在关注“李镇西博客”以及现在取而代之的“李镇西茶馆”,还有“李镇西教育思想研究所”。2015年临近春节之时,我俩又成了微信好友……我甚至多次产生登门拜访之想,颇有“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之情。因此,我以为“铁杆”不足以彰显钦慕之意,故而名之为“金钢”。
我与李镇西老师的相识应追溯到2006年。那是在杭州举行的“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大赛”上,作为评委,他的简短精彩的点评给我留下了至今难忘的印象,从此心中有个他。读他的书,观他的碟,看他的博客……暗恋的慈味是幸福的,也是漫长的。我是在他的教育思想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一位教育工作者。在他为学生朗读优秀文学作品教学行为影响下,我也毅然把学生和自己都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引进了语文课堂,并且每周专门挤出一节语文课,美其名曰“文学欣赏课”,因为课堂上不只是读,还有名著改编的电影、戏曲等欣赏。同时结合每节课前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让学生推荐自己读过的最喜欢的一篇(部)文学作品。然后开展相关的读、写、演等语文实践活动,这些做法激发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竟然引起了其他学科老师的不满,因为据说在自习课上许多学生都在旁若无人地读所谓的闲书(经典文学作品),我却甚为得意。我始终认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是培养了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正是基于大家对阅读的偏见,师生普遍缺乏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我编写了上下两册的《汉语的魅力——趣文阅读》,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辅助教材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对推动当地语文阅读教学起到了广泛影响。还有他的民主和平等的教育思想已渗透到我的日常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每当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时,我总是以民主和平等的态度,热心倾听和吸纳众多师生的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从当班主任到学校的校长,我没有因为学生的一些问题而随便劝退过一个学生。
我现在非常想做的一件事是:把李老师用毕生智慧和精力实施的新教育实验移植到陕西来,靖边来,我愿为此竭尽全力!
如果说他的教育思想让我终生受益,那么他的朴素、热忱、正直、无私的人格更让我由衷敬佩。
记得2015年临近春节之时,拙编《趣文阅读》书稿已成,想请他作序。虽然我也知道他在博客上发出的不为别人作品作序的申明,但我抱定试试无妨的侥幸心理,给费了我不少周折搞来的他的手机号码发了一条信息。孰料,不一会儿,李老师便打来了电话,用纯正的普通话再次强调了他博客中的申明并请求我的谅解。继而主动请求让我加上他的微信。从此,我俩成了微信好友。
今年九月份,拙著《趣讲汉语》书稿初成,我想通过李老师请他的一位大学同学为我题写书名。因为他在朋友圈多次晒出这位同学的书法,我非常欣赏,不料又被他婉拒了。他的理由是只要你书稿质量好就可以了,別有倚重名人取宠之嫌。我辩解说这样做只是为了凸显汉语的书法魅力,与内容相得益彰。接着,他又出人意料地提出让我把书稿转发给他,然后由他推荐给出版社。我在激动之余,再次提出登门拜访,面呈书稿,又被他婉拒了。
他不仅仅是一位成就斐然,响誉全国的教育家,更是一位教会我如何做人的精神导师。
(作者系靖边县教育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