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5岁考入文工团从事器乐演奏,37岁任文工团团长,41岁任文化馆书记开始群文工作,同时全力潜心创作。
他叫王志利,是靖边县音乐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曲。
少年壮志不言愁
王志利受父辈的影响,爱好文艺。初中时跟随曹士民老师拉二胡、学小提琴。1970年,初中读毕考取靖边县文工团,是文工团史上第一位小提琴演奏者,他为自己树立了一个以马思聪为标杆的高度。看他刻苦学习、永不言愁的坚定决心,团里于1971年冬派他到绥德中教班学习小提琴。虽为时半年,但理论与实践共同提高,结业后,他第一个将五线谱带回传授应用。1976年,他光荣入党,次年被选派西安音乐学院进修深造,接受小提琴专业正规训练。经一年的刻苦历练,演奏水平再度提升,一跃成为了乐队主力、队长。凭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顽强毅力,一边演奏一边指挥,深夜钻研作曲。
198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陕西省戏曲音乐作曲研修班,师从著名戏曲音乐家王依群,著名影视作曲家、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以及名师潘哲、葛瑞林,学习作曲。他深得赵季平老师的宠爱,往往课后为他开“小灶”,为他特批特改作业,手把手教他作曲,最终成为赵老师的得意门生,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6年,他首创靖边县戏曲学校并任校长,为靖边县培养了大批优秀演员和器乐演奏员,得到县政府的表彰奖励。当时,县委一位领导找他谈话,要调他到团县委任职工作,但他婉言谢绝,主动放弃。他说:“我要终身从艺,奉献人民。”
临危受命领班人
1992年,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县级文艺团体生存出现危机,靖边县文工团形势严峻。关键时刻,县委下发委任状:任命王志利同志为靖边县文工团团长。面对困难的现实,他思绪万千……作为一团之长的他,只能向前,不能后退,重任在肩,岂敢懈怠!
走马上任,他先从工作作风和生活秩序的整顿着手。通过学习整顿,稳定了职工的思想情绪,理顺了团里的工作关系。他带领一班人争取商业演出,开辟财源道路,解决演职人员的吃饭问题。他亲自到本县各乡镇,深入生活,联系群众,与乡镇领导、村干部和庙会会长广交朋友,苦口婆心,宣传文艺政策,争取得到支持。他亲自协商“写戏”,讨价还价;亲自勘定演出场地,保证演出安全,送文艺下乡。他分赴宁夏、内蒙古等地商议演出,长途跋涉,废寝忘食。唱庙戏睡舞台,风餐露宿,饥寒交迫成为常态。他与全团人员同甘苦、共患难,巡回各地演出,广受欢迎,好评如潮,赢得省内外活动组织和庙会会长纷纷上门请他写戏。在全市文艺调演中,他带领的团队屡获大奖,名列前茅。不仅为团里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赢得了光荣的政治荣誉。面对新老演员交替、青黄不接的不利因素,在狠抓节目排练的同时,大力培养青年演员,注重抓学习、严要求,着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演出水平。经过两年的强化训练,把团里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培养成闻名省市的大演员,成为了团里的中坚力量。朝气蓬勃的青年演员为剧团注入了活力,靖边剧团一跃成为全区的先进剧团。然而,因操劳过度,未到不惑之年的他就额头布满皱纹,同事和朋友戏称他为年轻的“王老汉”。
在靖边文工团25年的工作历程中,他一边做行政工作,一边组织、指挥乐队,使该乐队成为全市文工团里的一流乐队。他先后为《凤还巢》等20多幕大型剧目作曲,创作成就斐然。
1996年,王志利调任靖边县文化馆党支部书记,当了“闲官”。然而,对于他这位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老党员来说,工作责任始终在肩上,前进的脚步始终在路上。他深入基层乡镇指导群众文艺活动,建立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积极培训专业文化人员,不间断地组织剪纸、民歌、秧歌等比赛活动。积极组织申报项目,经国务院2008年批准,将民间艺术“靖边跑驴”确定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靖边信天游”确定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0年,他被评为“陕西省社会文化先进工作者”。20多年来,他每年都要为各机关单位的演出、比赛进行配曲配器、导演排练以及担任指挥,同时担任县上所有大型文艺活动的总策划、总导演、总评委。县里每年举行的春节秧歌展演等大型活动,总指挥非他莫属,他成为了靖边文化战线上的一张名片。
潜心创作硕果丰
在近半个世纪的文化生涯中,他共创作大型秦腔、眉户、歌舞、陕北民歌剧、广播剧、陕北道情等剧目和舞蹈、音乐、独唱、合唱、重唱、表演唱、器乐曲、音乐快板等曲目100多个,荣获各种奖项60多个。发表于国家级报刊杂志的音乐作品及论文12篇,同时荣获了国家级大奖。
他凭借儿歌《爱护地球,爱护环境》获“全国校园歌曲优秀作曲家”称号;歌曲《我的老师》在2005年世界华人交流协会、艺术研究中心举办的国际评选中获“国际优秀作品奖”;歌曲《陕北人》在2007年国家第二届原创歌曲评选中获一等奖,次年再获高端选萃“十大金曲一等奖”;歌曲《匈奴千古第一都》获全国原创歌曲二等奖,2008年再获高端选萃精品银奖,后成为大型音乐舞蹈诗《统万风》序幕主题歌;歌曲《美丽的姑娘》获全国第三届“校园歌曲、歌词、音乐教案、论文大赛一等奖”;歌曲《石油工人多风流》,获“感动中国——2008年全国首届新创歌曲歌词大赛一等奖”,同时获“民间艺术大师奖”;歌曲《毛乌素》《看妹妹》《靖边风》《好女人出在咱陕北》等均获国家二等奖。大型音乐舞蹈诗《统万风》等30多部作品获得了省级大奖。
2013年,他当选为靖边县第一届音乐家协会主席;2014年,他晋升为国家一级作曲。而今,他像一头永不停歇的老黄牛,肩上荷着沉重的犁铧,脚下迈着稳健的步伐,一往情深,继续前行。近日,《统万风》入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6届艺术节”参演剧目,他为策划、指挥;由鲍登发、姚勤镇编剧,王志利作曲的大型陕北民歌剧《王贵与李香香》的创作全部完成,靖边文工团将进行排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