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旅游 / 文化广场 / 正文

《中国远征军》第二集:200师全师写遗书

来源:靖边新闻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5-09-02 17:46
      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准备作战。3月蒋介石首次以盟军中缅印战区总司令的身份飞临缅甸腊戌视察。腊戌是缅甸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滇缅公路蜿蜒而至。当时所有中国的外援物资都是从仰光经铁路到达腊戌火车站后,转用汽车才能运到中国。3月3日蒋介石同他的美国参谋长在这里不期而遇。美国人史迪威凭着西方人的直觉,不大喜欢面前这位中国委员长,他觉得委员长的眼睛冷冰冰的,缺少机智与激情的魅力。好在热情活泼的蒋夫人,及时转移了美国将军的注意力。她一口流利动听的美式英语,使所有的美国客人感到亲切。对于刚刚入缅的中国军队来说,他们面临的战场形势十分不利,3月8日,仰光陷落,缅甸国门洞开,日军长驱直入。而英缅军只有两个师的兵力。蒋介石觉得仗当然要打,而且应当打得轰轰烈烈,但是损失必须有个限度,他不想为英国人做无谓的牺牲。1942年3月初,蒋介石在腊戌三次单独召见200师师长戴安澜,指示作战机宜。戴发澜对即将来临的战事既深感压力,又充满信心。

主持人:昨天说到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不祥之兆,还真有兆头。后来有那老兵回忆说,说那次,这第5军刚进缅甸,行军途中,军旗咔嚓一下就断了,从来没出现过这样的事啊。然后到开会的时候,一瞧,怎么这军长杜聿明,头上裹着绷带就来了呢?原来啊是出车祸了。这行军的时候,司机一脚急刹车,杜聿明一脑袋撞前窗玻璃上,这里撞伤的。您瞧,还没打仗呢,军长先负伤了。

第一回入缅作战,碰见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啊,我看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那就是到底听谁的?蒋介石亲临前线,离开腊戌回国之前,把指挥大权交给第5军军长杜聿明将军,这是他黄埔一期的学生啊。蒋介石临走前跟杜聿明说了,说你要听史迪威将军的指挥。杜聿明就问一句,说要是史迪威将军的命令,跟您的决策不一样,我该怎么办呢?蒋介石说,那你先打电报请示我再说。后来英国政府任命一个叫亚历山大的当英缅的总司令,又规定中国第5军、第6军,都归史迪威指挥,可见英国也没规定亚历山大和史迪威之间,这俩谁听谁的。您瞧,这令出多头啊,指挥不明权限不明,中英美联合作战这前景也是个不明啊。

这里是同古,在现在的地图上它被翻译叫做东吁。同古是下缅甸平原上的一座小城,但它是缅甸中部公路、铁路和水路和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当时200师孤军深入1000多公里来到同古,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从缅甸南部长驱直入,兵力是200师两倍的日军第55师团。当时仰光已经失守,同古的存亡直接关系到能否制止日军继续北上。戴安澜在到达同古那一天的日记里这样写到:今赴同古,与英军第一师长scott会晤,询以敌情,则不明了,询以敌战法,则亦不知,苦恼之至,今后非由我国军队负起全责不可!

历史学者李正:这是缅甸东吁的色当河,后面的桥是色当河大桥,1942年,咱们中国远征军第5军的部队第200师到达了这里。当时守这儿的英军,200师过来以后呢,来接替英国的这个防线。再往前的十多英里,有一个皮尤河,那个是咱们的前锋部队,然后前锋部队很快就遇上了日军了。

在随后的几天里55师团在日军三个航空中队的支援下,向200师的前沿阵地,勾当河大铁桥一带展开猛烈进攻。几天后,一股数目不详的日军迂回到城北,与正在破坏铁路的工兵团猝然遭遇,日军一个冲锋就打垮了工兵团,而后向军事要地同古机场进攻。

李正:这是东吁机场,前面这个是东吁机场的跑道。这个机场现在不再用,他们由民间管理了,由民间守着不再用,在军队上不再用了。这个机场在战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场。咱们200师的部队和第5军的一个机械化骑兵团首先到了这,到了这以后由工兵部队守这个机场,是1942年3月间。日本兵是从仰光打过来了,他们是一个摩托化的部队,非常快,很快到这来了后呢,他们也来争夺这个机场,这个机场被日本人争夺过去了,然后200师又反扑,又把机场争夺过来,日本人把机场又占住。

同古机场失守事件,被当作中国人不会打仗的证据,一直报告到盟军总司令部。杜聿明为此受到蒋介石的训斥。工兵团李树正团长没有得到将功补过的机会,他被军法处判处枪决,就地执行。3月17日晚上,杜聿明来到同古,他在戴安澜的陪同下巡视阵地,看到同古城内被炸得满目疮痍,而英军又不愿与我军合作,这一夜,两人的心情都很沉重。

戴安澜之子戴澄东:英军的亚历山大,换了一个指挥官后,当天来了,父亲陪着他在阵地上看了以后,马上就飞回去。到了晚上,scott师长就跟父亲说,我们接到命令要撤出。父亲就说,我们这个工事大家在一起修的,什么事情都没有弄好你就撤走了,这怎么办呢?但是他就想想没有办法,就只好把这个任务承担下来

英国撤走后,同古防线出现一大缺口,200师三面被围,中国军队的形势越来越不利。

主持人:1942年3月,英军撤走了,同古城就是200师在孤军奋战。当时200师9000多官兵,他们对抗的日军是他们的两倍。可是日军在这儿碰见了顽强的抵抗。当时日本空军每天从仰光机场起飞,出去百余架次的飞机空袭炸这同古。把同古炸得是夷为平地。扔燃烧弹,甚至还扔毒气弹,日军在这里大量使用毒气弹,可是中国士兵不怕死,顽强到底,打到后来,阵地上断粮断水。每天都有肉搏发生,每天都有中国官兵拉响手熘弹跟鬼子同归于尽。

同古火车站和周边地区,是当年200师和日军激战的地方,这里至今还残留着一些战争的遗迹。

李正:他们缅人叫东吁,这火车站很老了,这火车站就是二战时候的火车站了,没啥变化。

记者:还看得出当时的战争遗迹吗?

李正:看得到,你看前面。这就是那个时候作战留下来的弹痕了,是很大的(武器打的),很大,机关炮那一类的。

记者:火车站也发生了争夺战?

李正:发生了。以后日军对火车站进行了了狂轰滥炸,对东吁城狂轰滥炸,这儿打得很激烈。你看这儿还有,那边不是吗?那也有。上面那个你看。

到3月下旬,同古城的战斗越来越激烈。24日夜晚,日军敢死队百余人摸入我军一个阵地,排长马立成身中六弹,死战不退,被敌人劈杀。26日,屋墩阵地两度失守,597团3营与日军反复肉搏,全部壮烈牺牲。28日清晨,日军及缅奸百余人化装成当地土著在牛车中暗藏枪械炸弹,企图经色当河桥头混入城内,经第598团查出全部歼灭。当晚,日军偷袭200团指挥部,双方激战通宵,通讯联络一度中断。此刻,师长戴安澜知道,自己的部队面临的是抗战以来最为险恶的时刻。

戴澄东:过去听那个郑德安讲,是在昆明,他是第5军的军部参谋,他中发我刘,他说当时同古作战很紧张,他是赶到同古去的。那天他看父亲脸色铁青的,很阴沉的在自己的营地所里面,说不高,一个小矮营,走来走去,走来走去,突然坐下来,然后就拿了笔开始写遗书,然后就下命令,让每一个人都写遗书,每一个指挥官都写遗书。而且又再下了一道命令,就是师长战死,副师长代职,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职,团长战死,副团长代职,副团长战死,副参谋长代职,就是那天。

从3月22日拂晓开始,日军以步兵一个大队,配以四门大炮,向同古城内发起了更为猛烈的攻击。此时的200师上下一条心,誓与同古城共存亡。几天的激战后,双方的死伤惨重,同古保卫战到了僵持不下的阶段。

主持人:同古,200师抵抗得那么顽强,日本人没招了,怎么办呢?想出了一个多阴多毒多不要脸的这么一招。什么招?他们把在过去战役当中俘虏的中国士兵,都集中到同古战场,把他们组成步兵组。班长和机枪手是日本人,让这些俘虏的中国士兵,端着枪冲在最前面,而且还要他们一边冲一边喊:“都是自己人,朝天开枪!都是自己人,朝天开枪!”这些兵大都是江苏、山东、东北籍的,这前面200师的官兵一听就楞了,这老乡啊,这怎么办哪?赶快报告师长戴安澜。戴安澜想了一想,号令我军向前边喊话:放下武器,就地卧倒。这一下,那些被俘虏的中国士兵,一下把枪扔了,趴地下,我军各种轻重武器打向后边,敌人的后续部队。也就借这个空子,好多被俘虏的中国士兵,就这么趴回了中国的阵地,又回归了自己的部队。

3月29日,戴安澜从同古前线发给蒋介石的电报上这样写道:激战至29日,我军仍固守同古市铁路以东之阵地。敌势之猛,前所未有,尤以24日至28日,敌机更不断轰炸,掩护其战车纵横驰骋,其炮兵且大量使用毒气弹,昼夜轮番向我阵地猛攻。然我军皆遵照委座面授之机宜,预有准备,故敌未能得逞。最近六日间,敌军在我阵地前遗尸已在五千以上,我军亦多伤亡,但官兵无不以一当十,誓与敌寇在此周旋到底。

戴澄东:就是到了最后这两天的时候,他当时的部队是,南、北、西是部队拼着,色当河的东面,是他这个师部在防守着。他为什么要这样摆呢?就说部队向东唯一的一条通路就在这里,如果假如说大家都围到城里去,这面不来个部队防守一下肯定不行。但是他又考虑到三个团一放下来就没有什么兵力了,所以他亲自把部队带到这边来。最后日本人来偷袭他的时候,两边打得非常激烈,城里边枪炮也很紧张,他这里枪炮也很紧张。郑庭笈就发现了,赶快问怎么回事,派人调了两个连过去帮他的忙。他自己亲自拿了这个机关枪,到色当河的河边扫射,不许日本人渡过河。有几个当时的中年人讲,那时候他们还是小孩子,说看到当时国民党一个将军,光着头,脸上铁青,拿着机关枪站在河边就扫射。

3月29日凌晨,日寇全力向200师指挥部猛攻,与城内炮声互为呼应。此时,敌我双方的情绪都很紧张,都想争取最后的胜利。

主持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要考一考,在同古跟200师鏖战的是日军什么部队呢?55师团。这个师团是刚从中国战场上撤下来的一支部队。这日军一个师团大概相当于咱们的一个军。这55师团,这支部队挺惨的。他在长沙,中国战场长沙会战当中,遭受中国军队的重创,这个师团长是饭田中将,不是饭桶中将。饭田中将,不是饭桶,想着在缅甸得立一功。而且在缅甸,英军跑了,他打仰光,英军跑了,他打得轻而易举,一路北上,率领部队穷追猛打,企图一举拿下曼德勒。可他没成想,就在同古,他遇到了他入缅以来最猛烈的抵抗。缅甸有缅奸,他打听着了。说这对面200师也就9000多人,说他们这种战斗力和顽强,是他从来没碰见过的。咱就说说数字,十多天里,这55师团就损失了5000多人,他算是跟5干上了,平均每天都得死伤三四百号人,这仗越找越难打了。但是,3月29号,同古战局一夜间发生逆转,戴安澜给杜聿明拍的急电刚刚发出,城外阵地又传来激烈枪炮声。原来,色当河桥头阵地失守,为什么?因为日军的增援部队,第56师团星夜兼程赶到了。

资料

日军第56师团,是一支赫赫有名和善于创造奇迹的部队,号称龙师团,擅长山地丛林战。师团的全部战斗系列由坦克、装甲车、炮队、汽车、摩托车、和步兵团组成,行军神速,火力强大。这个师团在刚刚结束的马来半岛作战中,曾抢先攻占了吉隆坡。由于大本营感到缅甸方面第55师团力量薄弱,于是命令第56师团和另外一支精锐之师第18师团紧急调往仰光增援。当渡边的般队还在海浪里颠簸的时候,就接连收到同古前线的告急电报,于是他命令各部队边登陆边出发。结果先头部队仅用3天就完成300公里长途急行军,于29日晚投入对同古的进攻。

日本援军的到来,打破了同古前线的僵局。中日两军原本像两个筋疲力尽的摔跤手,谁也无法将谁摔倒,但是第56师团的加入,立刻使远征军的防线像脆弱的盘子一样四分五裂了。在此形势下,为了不让200师被敌歼灭,杜聿明决心令200师于晚间突围,以保存远征军实力,准备在另一时间、另一地点与日军决战。

主持人:当时史迪威坚决反对杜聿明的这个决定。史迪威是战区参谋长,可他有点像光杆司令。他手头调遣的军队并不是美军。而史迪威初到缅甸,他这想法,很想指挥中国军队打一场胜仗,求胜心切。所以他的意图是,就让200师坚守阵地,他再调部队去进攻日军。可是杜聿明不干。杜聿明觉得此时的这种进攻,无异于去冒险送命。这样就吵起来了,这家伙到最后这两司令在电话里甚至大吵了起来,吵到最后都没话说了。史迪威就一句话:杜聿明,你必须服从命令。可那头,杜聿明也亮了底牌:对不起,我只服从蒋委员长的命令。

30日晚,廖耀湘奉杜聿明的命令,率领远征军新22师救援200师。他们从南阳车站北面杀开一条血路,掩护第200师撤退。这一夜枪炮声彻夜不息,双方在黑暗中混战,互有伤亡。到次日凌晨,中国守军大部分渡过色当河,跳出日军包围圈。但此时,200师这支最精锐的中国部队已经伤亡过半,元气大伤。至此,历时十二天的同古大战终于以中国军队主动撤退宣告结束,日本人占领了一座空城。战斗尚未结束,中日双方都迫不急待地在各自首都发布战报,都称自己取得重大胜利。渴望捷报的中国媒体马上把同古阻击战升级成为同古大捷。

戈叔亚:这个远征军在国外作战,打胜了以后,那每天就是重大新闻。每个字那么大,那么大一个字,同古作战什么的,都宣传得很多。

戴复东:有一天老师同学告诉我,说你爸爸打仗打得很好。报纸上说我们国家的军队歼灭了日寇五千人,在同古这一战。当时我们看到后非常地兴奋。

历史学者李正:那么日本人,他那个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在写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它也写到他们非常佩服200师。他们进到缅甸作战以扣,遇到这么一个强硬的部队,能够打硬仗的部队,而在这挡住了二十多天。日本人对咱们200师的师长戴安澜,也是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是在他们自己的著作里面。

4月初,蒋介石乘飞机抵达缅甸北部的度假胜地眉苗召开军事会议。当晚,蒋介石特别召见戴安澜,并效仿三国时的周瑜,与戴安澜抵足长谈,执师生之礼。

戴澄东:日记上写到他去了以后跟董显光在房间里头,都脱了衣服睡觉了。衣服都脱了,突然蒋介石敲了门进来了,搞得他很紧张,起来穿起衣服。蒋介石简单问了一下同古战役的情况,那么他就简单地把情况汇报了一下。当时对这场战役来讲,蒋介石讲中国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那么哥哥以前曾经看过介绍,日本开会就认为这是旅顺口攻城战以来最坚苦的一场战场。

蒋介石的鼓励,并没有减轻戴安澜心头的焦虑。经过同古之战以后,他深感此次出国作战非同寻常。而中英美三国在战略和指挥上的不同想法,势必会影响以后的战局。

戴澄东:那么英国人就讲,我只要把日本人挡住就行,同时要保持他自己的实力,一看到不行他就要跑掉了。美国人派来的那个史迪威,我看他的态度是,不管怎么样你中国军队帮我打。他只从战斗的角度打,对中国军队的实力怎么保护,可能他考虑的没有像中国的将官们考虑的更多一些。杜聿明考虑的是这是我们中国的军队,不能去硬拼,或者是不讲任何战略战术的就这么去打,到时候中国军队就消耗掉是不行的。十万军在当时来讲,也是国民党比较精锐的部队。所以在思想上不同,在战略指挥就上不一样。

主持人:实际上,明眼人也看得出来,同古失守之后,中英联军战略上已经是步步后退的格局。从同古到曼德勒那地形,我们摄制组的去看了,平原,一马平川,便于部队行进。日军集结了四个师团的兵力,快速大举北进,就是企图在曼德勒地区消灭中英联军,这下子他就能占领缅甸了。危急啊,所以蒋介石再次亲赴缅甸,召集中美英三国军事将领作战会议,要制定新的作战方案。什么方案?就是要集中中美英三国约20万大军,在曼德勒跟日军会战。一举消灭入缅的日军十万。这场会战迫在眉睫。可就在这时候,西线的英军又出问题了。这一到节骨眼上,这英国佬就出问题。英国人的行动,导致了曼德勒会战成了泡影。有道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就在此时,另一位中国将领出现在缅甸战场,并且指挥了远征军入缅以来的第一场胜仗,他就是孙立人将军。

网络编辑:张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