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县4年累计投入专项治理经费6010万元,多措并举实施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治理等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4年来无一起人员伤亡事件和重大财产损失。
该县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规划,突出重点,认真扎实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成立了“神木县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制定和完善了《行政首长负责制度》《地质灾害零报告制度》《汛期检查制度》等9项地质灾害工作制度和15项日常工作制度,下发了《关于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以全面指导全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是加大地质灾害知识学习宣传力度。神木县地质环境监测站成立4年多来,先后5次派人到西安等地学习,确保工作人员做到灾害评估、监测预报、应急三精通。针对《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颁布时间短,群众对地质灾害危害认识不足,防灾意识不强的实际,常年在县内媒体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常识。对涉及的乡镇,地质灾害点的管理人员、监测人员和高危易发区的3600多名群众进行了30多次专门培训。利用“世界地球日”“安全生产活动日”、集会等为群众提供现场咨询50多次,先后向群众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万多份,提高了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的防灾、避灾、救灾意识。
三是编写方案,强化监控。站上根据《神木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逐年制定了年度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与乡镇签订了《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了17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有关责任人3120多人。并按照“点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向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所涉及的两千余户、1万多人发放了“地质灾害工作明白卡”7500多份,“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6400多份,4年发放隐患点监测费41万元,初步建立起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监控机制。
四是全面巡查,有效防范。每年在坚持6次常规全面巡查的基础上,汛期、冻融期24小时值班,加大在多雨时段内各灾害隐患点的巡查、排查力度与密度,突出对高危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跟踪监控,注意对新增隐患点的实地勘测和补充登记工作,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确保隐患及时发现,险情及时排除。2007年以来,站上采取提前介入的方式,在各类工程立项选址、开工建设之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采空区鉴定,先后对县境内新建项目、新建矿山、重要道路两侧加油站等进行地质环境危险评估、采空区鉴定80多次,有效地避免了新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产生。治理高危地质灾害隐患点63个,4163名群众受益。与西安科技大学西科产业有限公司联合对全县195个煤矿采空区塌陷情况进行了详细全面调查,对新增的10个塌陷区进行了现场勘验,划定了塌陷范围,督促矿方设立了警示牌和警示线,落实监测人和责任人,压实填埋了裂缝,恢复了地表植被。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