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旅游 / 文化广场 / 正文

靖边青阳岔发现鱼化石和硅化木化石

来源:靖边新闻网 发布时间:2009-06-16 11:16 作者:news2

    本报记者刘涛报道 6月9日,本报接到群众热线电话称,在靖边县青阳岔镇龙腰镇村一条山沟内发现类似“恐龙蛋”化石和植物化石,要求有关部门进行进一步鉴定。
    6月10日上午,记者陪同榆林市民间收藏协会副会长、奇石爱好者高俊民先生,以及靖边县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一同到实地察看。发现“化石”的地方位于靖边县青阳岔镇龙腰镇村的一条山沟内,沟内乱石密布,山势雄奇,溪水淙淙。顺着山沟往里走,来到村民所谓发现化石的地方。经过靖边县文管所专家和高俊民现场辨认,原来村民所说的“蛋”化石不是化石,而是地质构造中类似蛋形的“核形石”。核形石大小如土豆,石质坚硬如铁,外形椭圆或圆形,内有类似蛋黄一样层质核心,外行人容易将此误认为是恐龙蛋化石。同时,在一些从岩壁坠落的石块表面上,发现一些类似鸡爪的奇特纹理,而且石块内部构造也与普通石头不同。根据这一地质构造特征,专家断定该地区应该会有化石出现。
    据当地村民讲,以前他们从沟内取石时,经常会挖出一些带着鱼鳞的石头,而且数量众多。根据这一线索,记者一行决定沿着山沟往里走。果然走不多远,记者在一块红色沉积岩中,意外发现一块鱼化石。该化石高10厘米,宽15厘米,厚1.5厘米。虽然有些残破,但鱼鳞鱼鳍非常清晰,保存非常完好。据奇石爱好者高俊民先生讲,该红色沉积岩应为火山沉积岩,时间距今约1.5亿年,化石中的鱼种为小型的陆生鱼类。同时,在沟内还发现了几段硅化木化石和部分草本植物化石。其中硅化木化石由于长期暴露在野外,经风吹日晒雨淋,大多已破碎,没有多少研究价值,而植物化石埋藏凌乱,大部分已炭化。
    高俊民说,靖边青阳岔一带地质构造特殊,岩石大多是红色砂质岩,过去这一带经常有化石被发现。此次意外发现鱼化石和硅化木化石,对于研究陕北古代动植物生长繁育、气候变迁以及地质结构形成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转载自《榆林日报》6月16日第A3版]

网络编辑:new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