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报道 / 三大攻坚战 / 精准扶贫 / 正文

靖边:十条措施打赢脱贫攻坚战

来源:靖边新闻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0-07-10 09:35 作者:赵晋 张鹏
      本报讯(赵晋 张鹏) 2020年以来,靖边县以“三排查三清零”为抓手,采取超常举措,紧盯问题短板,紧扣时间节点,狠抓责任落实,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截至目前,排查出有意愿发展生产脱贫的2499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已全部落实了产业扶贫政策;有就业意愿的226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已全部安排就业;落实兜底对象707户1091人,对249户因疫情影响的农村家庭实施了临时救助;拟纳入脱贫监测户4户16人,已全部落实帮扶政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阶段适龄儿童少年0人失学辍学;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168个村卫生室全部达标;969户一般户存量危房已全部完成改造;易地扶贫搬迁1992户7415人已全部实际入住,1725户旧宅基地已全部腾退;全县10个镇11处农村饮水安全管护运行不到位问题全部整改完毕;全县257处安全饮水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运行。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靖边县十条措施,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夯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近期,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县委书记刘维平、县长贺湘如分别组织召开东部战区和西部战区脱贫攻坚现场会,就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内蒙古、湖北代表团审议,山西、宁夏考察时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在榆林市召开的部分省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工作座谈会,陕北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有关精神,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并就严格执行“榆字1号”“榆组发〔2019〕65号”“靖发〔2020〕4号”“靖脱贫发〔2020〕8号”“靖组发〔2020〕9号”文件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再强调、再落实,确保全面落实县级领导包抓乡镇和脱贫攻坚八个专班工作责任;确保行业部门“一把手”负总责,抓好行业政策、工作落实和问题整改;确保镇(便民服务中心、街道、场)村两级集中精力抓实工作,将各项政策精准落实到村、到户;同时,要求各级驻村联户扶贫单位要建立机关支部联村共建、干部联户帮扶机制,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切实以“思想过硬、责任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作风,来保证“村村过硬、户户过硬、人人过硬”的脱贫攻坚质量。
      高质量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聚焦剩余832户1440名贫困人口,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标准,全面排查核实补齐短板,确保9月底前人纯收入达5000元左右,其他各项退出指标全面达标。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落实好产业就业扶持措施,对1091名特殊贫困人口落实好兜底保障政策,做到应兜尽兜、不落一人。同时,对标中央三年行动《指导意见》,精准施策、查漏补缺,强化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质量完成年度减贫任务。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按照“靖脱贫办函〔2020〕10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五大长效机制,把工作落细,把责任压实。对已出列的70个贫困村和已脱贫的15465人,持续落实好扶持政策。在防返贫工作上,按照“靖脱贫办发〔2020〕30号”文件的有关要求,通过镇村日常监测、每月定期监测、行业部门数据监测、群众主动申请等方式,及时发现潜在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提前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对现有未消除风险的脱贫监测户24户90人和边缘户64户247人,及时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确保不返贫不致贫。完善产业带贫益贫机制,深化订单种养、产业托管、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先借后还等带贫益贫模式,使贫困户真正嵌入产业链并能长期受益。扶贫资产管理上,对脱贫攻坚以来形成的各类扶贫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明确权属、规范运营,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管护机制,落实责任、强化管理,确保长期发挥效益。易地搬迁后续帮扶上,落实好“1+7”后续帮扶政策措施,抓好1992户7415名搬迁群众产业、就业等政策落实,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加强搬迁社区基层党建、社会融入、管理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工作,实现乐业安居。扎实开展扶贫扶志,持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千方百计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努力克服疫情影响,进一步发挥靖边版3+X产业扶贫体系优势,扶持发展到户产业和村集体经济,确保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长期产业全覆盖。全力推进消费扶贫,抓好扶贫产品认定和产销对接,充分运用电商等新模式,拓宽扶贫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参与消费扶贫。抓好2个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全面落实收益的80%用于公益岗位政策。抓好稳岗就业,核实完善就业扶贫台账,多渠道安排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发挥靖边优势,持续推进驻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吸纳就业,增设公益岗位,支持扶贫龙头企业、社区工厂等优先使用贫困劳动力。
      认真抓好问题整改。以开展三排查三清零“回头看”工作为抓手,按照“榆字〔2019〕32号”“靖字〔2020〕16号”“靖脱贫发〔2020〕27号”文件有关要求,坚持将问题整改贯穿全年工作。对照各级各类反馈问题、自查问题,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人均纯收入目标标准,统筹安排,加强指导和核查,完善问题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确保经得起各级检验。同时做好九三学社中央民主监督调研准备,确保调研中不出突出问题。做好涉贫舆情和信访处置工作,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及时有效处置涉贫信访和舆情,主动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和回应社会关切。
      认真做好普查自查工作。全面树立“交总帐”意识。对建档立卡人口、行政村获得帮扶人数定量统计,对“两不愁三保障”获得帮扶和参与脱贫攻坚项目等情况定性调查,及时核实核准建档立卡信息,及时补正更新纸质档案,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按照省市统一安排,及时组织开展普查现场登记培训,7月20日开始按照国家对贫困县脱贫攻坚普查的时间节点和要求安排,同步开展县内自查工作,安排开展现场登记,8月10日前结束,8月30日前完成数据审核,9月30日完成总结。
      切实提高脱贫攻坚档案资料及数据信息质量。精准扶贫档案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着“业务全渗透、结果全记载、过程全监督、数据大服务”的重要功能,防止出现重视“两不愁三保障”硬指标落实而忽视基础管理及其它工作的现象。聚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补齐精准扶贫档案资料和数据信息短板、漏点。档案资料要齐全、完整、规范,做好收集、归档、整理、验收、移交等工作;数据信息要在继续核实、完善的基础上,加强部门间的数据信息共享与比对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逻辑性、统一性,客观真实反映脱贫攻坚成果,县上将适时组织开展镇(便民服务中心、场、街道)级交叉检查工作,发现问题限期整改,确保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抓好脱贫攻坚总结宣传工作。各级各部门对脱贫攻坚以来各项成就进行全面盘点,认真总结靖边脱贫攻坚显著成效、特色做法、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到9月份以后,要开展脱贫攻坚大型系列宣传报道,精心谋划“10.17扶贫日”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讲好靖边扶贫故事,为决战完胜全面收官营造浓厚氛围。
      谋划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9月份以后,要将重点侧重相对贫困标准、调整完善政策措施、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强化产业与村集体经济发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农村治理体系方面的研究,通过脱贫攻坚“五大机制”与乡村振兴“五大振兴”有机结合,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平滑过渡。
      进一步强化扶贫领域作风建设。落实中办《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要求,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防松劲懈怠、消极厌战。重点督办督查政策落实不严格、监督管理不到位、工作作风不扎实、制度机制不完善、组织领导不得力、帮扶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全面整治扶贫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把群众事情办好办实。分级分类开展好党政领导干部培训、新当选村干部轮训、普查选调人员专项培训普查村清查摸底工作,做好普查登记前各项准备工作,提高工作能力。
网络编辑:贺冬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