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报道 / 三大攻坚战 / 精准扶贫 / 正文

小韩驻村扶贫记

来源:靖边新闻信息网 发布时间:2019-11-07 08:54 作者:李宁

别人都是盼驻村期满回单位提拔了,小韩却想继续留在帮扶村:“特色产业发展才刚起步,现在回去,那不是半途而废?”

小韩叫韩兴旺,今年39岁,是靖边县绿化所干部,2018年8月,被组织选派,来李家城则村驻村扶贫。小韩是行伍出身,说话干脆利索,做事却极为精细。初来帮扶村,他就吃住在村,入户走访,座谈交流,实地考察,全面而详细地了解村情村貌,分析致贫原因,撰写扶贫调研报告。掌握帮扶村基本情况后,他邀请专家、技术员对土壤进行测定,去气象局了解该村的气候情况;向农业农村局、扶贫办咨询产业扶持政策......之后,他踏上远行的列车,走南跑北,寻觅特色种养殖产业。村民都说:“韩书记就像是毛主席时期的干部,身上有一股泥土气息,说不定能带我们走上小康道路。”

李家城则村地处白于山区,地形地貌属于典型的粱峁涧地区,多以旱作农业为主,靠天吃饭的农民收入微薄。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132人,边缘户占全村人口的一半。小韩对该村因病、因残等6种致贫原因分门别类加以梳理,采取1+2+N的帮扶模式,即每户一名帮扶责任人,2项以上的帮扶政策,家庭成员每人一条帮扶措施。

脚痛医脚不去根,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根本。小韩在精准施策的同时,给村委注册成立了农机种养殖合作社,与市县农机局联系,购买了集种收于一体的农机具,除给本村贫困户免费耕种、收割,本村村民只掏成本费外,每年外出承揽种、收农活能挣5万多元,既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又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小韩与村支两委经过多方考察研究,决定以村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引进黑土豆进行试验示范种植。但是,在准备耕种时发生了小波折:20户报名的贫困户临时反悔,担心试种失败,没有收益。

小韩着了急:“种子已购回、供销合同已签订、技术员也请到了村里,没土地耕种,前期花销找谁要?再者,不发展特色产业,改变种植结构,小康生活只是梦。”他挨家挨户去做思想工作,讲解黑土豆的价值、功用和市场发展前景。他的真诚打动了群众,反悔的20户贫困户继续以土地入股,加入到合作社,一起种植黑土豆。

小韩压力大:“万一种植失败,咋有脸见乡亲?”他请专家把脉,亲自放水打药,悉心照料。秋收时,试验示范种植的40余亩黑土豆喜获丰收,亩产800至1000公斤,产值可达10000余元,小韩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拿着黑金刚(黑土豆的别称),小韩书记为贫困户余会水算了一笔账:五亩入股土地能分红1.5万元,在合作社务工一月1500元,妻子在家种地一年收入4000元,再加上养羊,全家年收入4.5万元,家里六口人,人均纯收入7500元,脱贫不存在任何问题。

发展特色种植的同时,小韩还在特色养殖上做起了文章,引进狗獾进行人工养殖。建成并投入使用的1600多平米的獾场可一次性饲养狗獾500多只。目前,试验示范引进的100余只狗獾的生长状态良好,并与河北商家签订了收购订单,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小韩还想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利用单位在绿化方面的资源整治人居环境。这一想法得到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成立了党员志愿服务队,许金梅所长亲自带队,在李家城则村绿化美化,建成百米绿色长廊,在原有的文化广场上安放了体育锻炼器材......

提起小韩书记,村民们都为他竖起大拇指。李家城则村支书景卫锋对小韩书记赞不绝口:“小韩书记来到我们村,和各部门积极协调对接,向上争取资金,成立合作社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如今,全村电线老化问题全部得以解决,村民吃上自来水,大部分旱地变成水浇地,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和铺砖路......”

前路漫漫,前进的步伐从不间断。小韩还打算引进中药材种植,让全村人民尽快步入小康生活。

网络编辑:贺冬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