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郭旭 白凌燕)“没病前家里还有些积蓄,这几年为了看病,家里到跌下十几万账。”说起当时的情景,东坑镇东胜村脱贫巩固户刘凯还有些情绪低落,“当时我一天的药费就140多元,2016年娃娃上大学的学费都是助学贷款和别处借的。村上当时在种地上要扶持我,可是要种地,我就没有看病的钱。”
被评为贫困户后,刘凯享受到了基本医保、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和县区兜底“一站式”服务。“现在我的医药费通过报销,自己每天只出20多元。”刘凯说道。“产业也起来了,光景也好过了。”
解决了健康问题,也就解决了贫困群众后顾之忧。今年,我县强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等各类保障,实施“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签约救治、重病兜底救治”行动。积极组织专人下乡入户,对全县范围内疑似慢性病建档立卡贫困患者逐户排查,共排查出301人,通过集中鉴定,识别出161人。对于行动不便、精神异常等原因无法自行鉴定的,靖边县按照“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抽调专家组,抽调体检车,充分利用周末时间、下班时间上门服务,共鉴定出慢性病患者211人,并现场办理了特殊病慢性病病历本,进一步提升了广大群众对健康扶贫工作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健康扶贫有温度,这只是我县在脱贫攻坚民生保障方面取得群众认可的一个缩影。
“我是名汽车修理工,一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已经在家待业好长时间了,感谢政府提供的这次机会,让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参加2019年3月靖边“春风行动”招聘会的小周高兴地说。
今年,我县举办了两场“春风行动”招聘会,提供6000余岗位,并鼓励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同时,依托县域各类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努力做到“培训一人,脱贫一户”,让异地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我县还十分重视完善基础设施,夯实贫困地区发展的基础。今年,安全饮水工程共争取项目资金7250余万元,目前县级安排的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电力工程完成投资895余万元,贫困村100%通动力电……这些民生工程投入后,让贫困群众的幸福感明显,也让越来越多的百姓走在宽阔的小康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