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故事多,王东平是靖边县2018年度精神文明建设“脱贫励志”模范户,他历经坎坷却依旧奋发向上,砥砺前行的感人故事点燃了无数贫困户奋斗的希望。
初见王东平,他一个人正在高粱地里为羊子准备过冬的饲草,虽然空中零星的飘着雪花,北风呼呼的刮在脸上,犹如刀割,他却毫不顾忌,干的很是起劲。
谁能想到眼前这位消瘦的陕北汉子,在他的前半生已历经超过了常人不曾遇到的坎坷。独自一人,历尽苦难,却依然挑起生活的大梁,不仅成为三个孩子可以依靠的大山,也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今年51岁的王东平是黄蒿界镇贺阳畔村村民,从16岁起王东平就独自一个人在内蒙银川等地为过光景打拼。1994年,王东平积攒多年的3000多元血汗钱被一盗而空,生活回到了原点。2000年,王东平一双女儿误食了路边有毒的瓜子,为了挽救孩子,他奔波于银川各大医院,孩子终于转危为安,但是这一次的变故让他再次陷入一贫如洗。同年,王东平一家回乡,当时家里仅有的财产是四口破旧的窑洞,三亩贫瘠的土地和六只瘦弱的山羊,为了改变家里贫困的面貌,他贷款三千元去买羊,2002年日子有所好转的王东平又生下了第三个女儿,可就在同年,妻子抛下襁褓里的女儿,离家出走。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王东平家的日子雪上加霜,全家的重担都落到了王东平一个人身上,在之后的日子里,王东平既当爹又当娘。他白天种地,喂羊,做饭,晚上照看父母和三个孩子,每天休息时间不足五个小时。福无双至,祸不单行,2014年,噩耗再次降临到了这个命运多舛的陕北汉子王东平身上,一次洗羊,由于操作失误导致三十多只山羊全部中毒死亡。
当记者问道是否还在心疼那30只羊子,王东平依然心有余痛:“心疼么,咋能不心疼了,这辈子一个是孩子不小心中毒,一个是他死的30多只羊羔。”
虽说生活的坎坷一个接着一个。但是王东平就是一个打不垮的人。
2015年,随着精准扶贫的春风吹来,王东平一家被识别为村里的精准扶贫户。为了帮助王东平脱贫,政府为王东平提供了产业帮扶小额信贷,以及危房改造等方面的帮扶。为了过好自己的光景,王东平也比往日更加勤奋,自己种植30多亩玉米,在秋收的时候,为了节省开支,他一个人没白天没黑夜的,整整在地里忙活了40来天,才将三十多亩地玉米归仓。
她的大女儿因为体谅爸爸的辛苦,坚持要辍学回家帮爸爸干活。她一边抹着泪,一边哽咽着说:爸爸一个人实在太苦了,一天天,一年年,没白天没黑夜的干活,多少次看见红红的眼圈,疲惫的样子心里不知有多难受,我总是劝爸爸地少种一点,不要那么挣命了,可是爸爸为了我们三个,好像永远都不知疲倦。”
王东平说:“三个娃娃就是我活着的希望,是我奋斗的动力,为了我的娃娃走在人前,最苦再累我都不怕。”
王东平是个很紧凑的庄户人,虽然是一个人种地,但他不管是种还是收,都不甘心落在人后,他说庄户人就要抢农时,该种的时候必须种,该收的时候要抓紧收,不能有一点偷懒。”
就这样,勤奋励志的王东平借着精准扶贫的东风,再加上自己多年的努力,真正地“站”了起来。
如今,他已经带着三个女儿搬进了新建的楼板房,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电器家具一应俱全,羊子已经发展到了200多只,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但好强的他并不满足于这样的安稳生活,他想着自己种的地都是旱地,发展产业受局限,要想发展的更好,就要将旱地变成高标准水浇地。
2017年,王东平自筹资金7万多元,安装了一台两千伏的变压器,新打一眼深井,将自家的30亩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开始走种养一体的循环农业之路,现在他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二十余万元,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小康户。
在采访中,他道出了如何脱贫致富的最大心得:人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不能信心倒了,只要心不倒,再加上自己好好奋斗,这好日子就有盼头!
“他给我们的感受就是两个字:励志。俗话说,人穷志不穷,志穷了想扶都扶不起来。王东平面对命运的一次次打击,他不仅站了起而且比以前更加努力,他不愧是我们脱贫致富的典型。”黄蒿界镇帮扶干部孟国庆提起王东平不由地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