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报道 / 清廉靖边 / 正文

【每日廉语】(十一)|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来源:靖边新闻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3-05-31 09:34 作者:靖边县纪委监委

导语:


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扎实推进“清廉靖边”建设,靖边县纪委监委联合靖边县融媒体中心开设《每日廉语》专栏,把叙说古事与阐发新理相结合、正面倡导与警示提醒相结合,积极倡导党员干部崇廉敬德、见贤思齐。




廉语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出处

典出先秦时期的《尚书·伊训》

背景

伊尹讲述商汤始修为人纲纪,有过则改,从谏如流,必先贤之言是顺的美德,要求居上则明,居下则忠,对别人不求全责备,对自己则严加检敕,感叹如此才能拥有天下万邦,这一切得之不易。


解读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意思是,与人交往不求全责备,检点自身常觉修养不足。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与人当宽,自处当严。宽以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一则“呷醋节帅”的故事颇为发人深省。据载,唐代天德军判官任迪简一日赴宴,倒酒的侍卫一时马虎,误将醋壶作酒壶,给任迪简斟了一大盅醋。任迪简一喝,酸得难以下咽,但他知道军使李景略治军极严,部下稍有过失便会遭重咎。于是,他咬牙一饮而尽,结果“吐血而归”。这件事传出来之后,“军中闻者皆为感泣”,任迪简也更加受到官兵爱戴。《旧唐书》亦将其列入良吏传。

行有不德,反求诸己。老一辈革命家在反躬自省、自我批评方面,为今人树立了光辉榜样。抗战时期,董必武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掌管红岩机关财务开支时,有一次在月底结账,发现伙食账面上有六角钱的开支平不了。为此,董必武很自责,并对身边的同志们说:“我们党的经费来得不容易,每分每厘都是同志们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只有精打细算的责任,没有浪费铺张的权力。”之后,他坚持在机关大会上作了检查,向党中央写了检讨。

常省检身,是修身之本、为政之道。和“与人不求备”相对应的“检身若不及”,包含谨严束己之意,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推崇的美德。只有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经常主动检视自我,打扫身上的“灰尘”,祛除体内的“病毒”,才能不断增强抵抗力、免疫力,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网络编辑: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