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报道 / 强国复兴有我 / 正文

【本土文苑】统万城前忆匈奴…

来源:榆林日报 发布时间:2023-08-09 14:1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站在统万城旁,悠悠唐音萦绕耳边,不由让人想起匈奴这个历史上骁勇强悍的游牧民族。


坐落在靖边县红墩界镇大漠中的统万城,当地人都叫它“白城子”。这座已经有1600年历史的古城,系在西汉奢延县城上扩建,夯土建造,历时5年方才竣工,整体由外郭城和东西二内城构成,白里透黄的墙体,给这漫漫荒野平添了一丝萧瑟悲凉。

赫连勃勃,这苍凉古城曾经的主人,也是匈奴的末代单于,早年投奔后秦,后拥兵自立,以鄂尔多斯为中心建立割据政权。有意与汉族保持距离的他改姓赫连氏,寓意威赫与天相连。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此时的北方中原大地尚未从“五胡乱华”的混乱中走出,群雄逐鹿的兵家必争之地狼烟四起。这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奇人就这样登上历史的大舞台,数十年时间攻城略地、逐鹿中原。

公元413年,势力渐长的赫连勃勃动用北方各族民众十余万人修建都城,最终定名“统万”,寓意“一统天下,君临万邦”。在其西城四面各建一门。东门“招魏”,寓意招降魏国;南门“朝宋”,寓意远交近攻、联宋抗魏;西门“服凉”,寓意征服河西走廊;北门“平朔”,寓意平定河套以北地区朔方,其志向和野心可见一斑。在之后的几年,这里作为国都,集政治、文化、军事中心于一体。极盛时的大夏国,东至晋西、豫西,西至陇东,南至关中,北至河套地区,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经受自汉武帝以来历代中原王朝的持续打击,此时的匈奴毕竟已是强弩之末,特别是遭遇了几年王储改立之乱后,大夏国往日威风不在。公元425年,不惑之年的赫连勃勃撒手人寰,不久大夏国便在北魏大军的铁蹄下猝然倒下,其子民也与其他民族在交流交往中不断融合。如果说,冒顿单于见证了匈奴部族在漠北的崛起,那么赫连勃勃则见证了匈奴在中原的最后挽歌。匈奴从横绝天下到黯然消亡,虽有种种不甘,但终究还是被历史前进的滚滚洪流所淹没。

除了政治因素,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过度的人类活动,加剧了脆弱环境的荒漠化,成为导致统万城走向没落的重要原因。在这里,你可以深切地体会“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沧桑,感受历史的辉煌与现实的悲凉。

大漠绝唱统万城,诉说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国家自信,诉说着“西北望,射天狼”的建功立业……作为匈奴人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成为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见证之一,中华文明兼容并包,每个民族都谱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网络编辑: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