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浓郁的年味并没有让东坑镇伊当湾村的村民停下忙碌的脚步,在扭秧歌、闹元宵之余,他们抢时机,忙生产,育种苗。走进伊当湾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的育苗基地,绿油油的蔬菜秧苗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碌地装盘、抹盘、浇水,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伊当湾村集体经济联合社自2018年成立以来,年育苗近800万株,品种涉及辣椒、青菜、胡萝卜等各类蔬菜,主要服务本村和周边市场。产业化的集中育苗方式,不仅改变了传统单户育苗用工量大、难管理、风险高的操作模式,还满足了设施蔬菜春提前、秋延后的需求,保证了“菜篮子”稳产保供和良种覆盖率,为现代设施农业生产和乡村振兴加油提速,小小的秧苗,撬动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伊当湾村村支书李云如说:“我们以各种蔬菜为主,为5000多亩设施农业提供种苗培育,每年能为伊当湾村委收益10万元左右。对于农民来说,也很方便,不用跑到其他地方买苗子了。”
今年35岁的黄晓慧是一名“90后”的“新农人”,也是该育苗基地的负责人,调控大棚的温度、湿度、观察幼苗的成长情况,分配当天的工作任务,这只是她平常工作的一部分,自从承包合作社的大棚以来,她始终坚持以优质的种苗培育和诚信经营的理念为主,在伊当湾村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优质品牌。
黄晓慧说:“从我转行到育苗行业,今年已经是第四年了,效益的话我这个棚平均占地两亩多,每个棚大概能赚10万元。”
俗话说“良种出高产”,凭借优质的种苗和诚信经营,黄晓慧和村民们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村民们都来她这里订购种苗,种苗销路不用愁。眼下正值育苗关键时期,她不敢有一丝马虎懈怠,始终坚守在育苗基地,精心呵护着开年4个大棚近500万株幼苗,为初春全村村民夏菜种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伊当湾村村民殷文春说:“我每年都来黄总这里预定蔬菜苗子,这是我们本村的育苗基地,既方便又放心,种出来的成品也特别好。”
村集体经济联合社育苗基地抢抓时节,全力开展蔬菜育苗、移栽工作,不仅助推了蔬菜产业发展,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据了解,每年用工高峰期,合作社吸收附近30多名村民在基地务工,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伊当湾村村民王志莉说:“我和我老公都在这里干活,每个月老板给我们每人支付5000元工资,既不耽误我们家里种地,也能有些收入,对于我来说觉得很满足。”
乡村振兴政策好,产业帮扶力度大。从接手蔬菜育苗大棚以来,伊当湾村委在供水供电、更换保温棉被、塑料膜等诸多问题上都给予极大地帮助和扶持,黄晓慧信心满满、干劲十足。据李云如介绍,下一步,村委会将积极谋划建设更多大棚蔬菜设施农业,推动育苗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着力将伊当湾村打造成为高品质的“菜篮子”基地,为东坑镇打造蔬菜大镇作出积极贡献,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