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在塞上靖边的广袤田畴,农业耕作正是火热。5月20日,在靖边县小河镇高标准农田规模化种植基地,高级职业农民高改平正在基地里忙碌。今年,高改平在这里流转了近一千亩土地,用来种植高粱和西瓜。
“以前我就有规模化种田想法,但一直没有遇到符合条件的地块。今年,县上对这片农田进行了高标准改造,看到后我就赶紧承包了下来。”眼前,四五台大型机械在田间紧张作业,高改平指着这片地,一脸欣喜,“这块地旱能灌,涝能排,非常适合大型机械作业”。
其实,高改平的农业“大本营”并不在此,而是在距小河镇50公里之外,位于海则滩镇柳树湾村的家。2017年,在外经商多年的高改平与妻子王琴娥回到柳树湾,注册了以高改平名字命名的改平家庭农场,转型搞起了种养殖。
“起步第一年,我们听说种甜瓜效益好,就种了两拱棚的甜瓜。由于缺乏技术,不会打理,只长瓜蔓不长瓜,几乎没有收成。”同为高级职业农民的王琴娥一边回忆着过去,一边利索地将已经半尺高的甜瓜瓜蔓用绳子掉起。“干农业,不懂技术可不行。县农业局经常组织咱农民出去培训,我们每年都会出去学习。”
几年间,外出学习技术,回来再在自家瓜田里精耕细作,从如何打理瓜蔓、西瓜在第几片叶子上坐果到病虫害防治,高改平夫妻的甜瓜和西瓜种植技术在反复琢磨中日渐成熟。
“在掌握甜瓜、西瓜种植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坚持绿色、生态、无公害的农业产业发展理念,我们种玉米用来养猪、养鸡,动物产生的农家肥再用来种西瓜和香瓜,这样种出的瓜品质好,产品供不应求。”高改平特别看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他将农场的西瓜、甜瓜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让种出的每一箱西瓜、甜瓜都有了“身份证”,客户只要一扫二维码,就可了解农场水果的“前世今生”。
高改平介绍说,他去年种植的8亩甜瓜,亩产约1万斤,采摘或礼盒包装后每斤价格卖到了10元,仅甜瓜一项,就收入约80万元。同时,他还注册了属于自己的“GAI PING”甜瓜品牌。
“考虑到农场的位置处于靖边旅游观光带上,北有4A级景区统万城国家遗址考古公园,南有龙洲波浪谷,距县城较近的优势,我们在摸索中逐渐有了方向,想把农场做强,必须现代、高效、多元,必须适时发展新产业和多项产业。”高改平摩拳擦掌。
为了让发展更有质量,有效应对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和供大于求出现滞销的实际问题,高改平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合理进行产业规划。目前,农场已发展成为具备种植、养殖、采摘、农产品存储、包装与加工等多功能的多元化综合农场。
随着粮食种植机械化作业程度不断提高,市场价格稳定,再加之一批高标准农田在靖边县高效推进两个“30万亩”建设中闪亮“登场”,高改平一寻思,于今年春季在种植结构上做了调整,除了在农场种植玉米和9个拱棚的西瓜、甜瓜,也首次在小河镇流转了千亩土地,机械化种植高粱和大田西瓜。今年秋季,其中600余亩高粱将披着“红盖头”全部“出嫁”西凤酒厂。
一人富不算富。一有闲暇,高改平还为当地农户当起了技术员,“面对面、手把手”免费为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种植甜瓜的农户达50多户。
“在我种植甜瓜的头几年,只要遇到什么难题,就给改平打电话,只要他不忙,他就来到棚里手把手给我们教技术。”海则滩镇海则滩村甜瓜种植户孙小刚自豪地说,“现在我也可以像改平一样,给其他农户当老师了。”
除了技术指导,高改平还是种植户的代办员,为他们提供市场信息,寻找销路。去年,仅西瓜一项,高改平就帮当地农户卖出35车近2000吨。
得益于自身的发展和政府的支持,改平家庭农场被县农业农村局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至今,先后有1000余人来农场学习、参观。2018年起,改平家庭农场还先后被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被靖边县委、县政府授予农业农村工作先进新型经营主体;高改平本人被陕西省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授予“高素质农民领军人才”称号。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在乡村振兴的号角下,靖边县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培育建立起省级示范家庭农场69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0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500家。仅去年,就培育高级职业农民110名,组织培训农村实用人才6期,培训各类实用人才300多人,一批批“土专家”“田秀才”投身广袤沃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