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聚焦 / 靖边新闻 / 正文

【陕西日报关注靖边】从“靠运气”到“靠科技”

来源:靖边新闻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5-04-09 08:51 作者:陈治武 苟婷

4月1日,在靖边县黄蒿界镇,陕北白绒山羊细长绒型良种繁育基地实验室的显微镜下,一只“明星”种公羊的羊绒纤维正接受着纳米级“体检”。“体检”结果显示:这只种公羊的绒毛细度达到了14.69微米。

“传统山羊的绒毛细度一般为17.8微米。我们通过基因检测,挑选了一批绒毛细度非常优秀的种羊来繁育后代,逐步优化陕北白绒山羊的品质。”基地技术负责人朱向卿介绍。

去年12月,靖边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投资390万元,在基地建成陕北白绒山羊细长绒型良种繁育实验室。实验室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陈玉林团队驻点指导,重点攻关绒毛细度相关基因研究、精液冷冻储藏、精准饲料配比等核心技术,力争用3年时间将陕北白绒山羊绒毛细度稳定控制在15.5微米以下、单只产绒量较传统品种提升30%。

在这个育种实验室,每只羊从出生到产绒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都转化为可溯源的数据,智能交互系统实时监控着种羊的精子质量。

“过去,选种羊要看体型、产绒数量。现在,选种羊要查基因、测绒毛细度。”基地负责人贺虎林说。

在贺虎林的记忆中,以往羊的生产率是要碰运气的。现在,繁育周期能精准控制。“按照规律计算,300只核心母羊通过两年三茬的科学繁育,种群规模可突破千只。”贺虎林信心满满。

2003年,经农业部批准,陕北白绒山羊被认定为国家级新品种。靖边是陕北白绒山羊的核心产地。2024年,靖边县陕北白绒山羊饲养量达168万只,羊绒产业总产值达14亿元,占全县畜牧业总产值的35%。

“我们不是简单地养羊,而是在培育优质基因种源。” 靖边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旭说,“县上依托陕北白绒山羊这一资源优势,构建起集育种、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羊子全产业链,形成了‘科技兴牧—品质提升—产业增值’的良性循环,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建设5个标准化育种基地,助力陕北白绒山羊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

网络编辑: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