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种地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1月29日,大年初一,坐在饭桌前,父亲给我讲起了近年来农村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
父亲首先说起了二爸的大女儿霍彩焕。彩焕姐家在靖边县东坑镇王伙场村。如今,除了耕种自家土地,彩焕姐还是一个务工队的领队。
靖边县是农业大县,瓜果种植面积多年稳定在20万亩左右。靖边马铃薯、胡萝卜、辣椒、荞麦、羊肉5个农产品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7个农产品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近年来,靖边县农业种植技术日渐成熟,产业分工更加精细。各种农业社会化组织在胡萝卜、马铃薯等产业链上从事耕作、播种、分拣、储存、销售等工作。彩焕姐就是其中一员。
每年7月到10月,彩焕姐带着队员活跃在东坑镇以及周边的乡镇。除了本地的务工队,到了用工需求量大的时候,不少外省的务工队也活跃在靖边县的田间地头,成为农产品生产销售环节上的重要一环。
到了农产品销售环节,田间地头的蔬菜经纪人也有不少。
“过去农户都是种自家地,农忙时候,最多叫几个亲友帮忙收种。现在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都有专门的人来负责,尤其是农产品销售时有了专门的蔬菜经纪人。”父亲说。
父亲认识的殷建峰就是东坑镇蔬菜经纪人里的佼佼者。殷建峰家住东坑镇伊当湾村,大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看到靖边县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他返乡承包土地种植蔬菜,成为村里的蔬菜种植大户。后来,因为蔬菜销售他干起了蔬菜经纪人,架起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实时传递市场动态和供需信息,为客户选取优质货源,也帮助种植户解决销路问题。
每年7月,到了蔬菜收获季,除了在东坑镇收购蔬菜,殷建峰还奔波于席麻湾镇、宁条梁镇等周边乡镇,对外销售大量的靖边蔬菜。现在,一批像殷建峰这样的年轻人投入蔬菜产业,为菜农提供从种到收的多项服务,为蔬菜产业发展助力,让蔬菜从田间地头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说起农业生产的种种变化,父亲很是感慨:“时代不同了,现在种地,要跟得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农民掌握的技术多了、了解的市场信息多了,生产的农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