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旅游 / 文化广场 / 正文

我的父亲

来源:靖边新闻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5-01-23 16:46 作者:马国廷

父亲去世十多年,每当我想起父亲,如蚕茧抽丝,丝缕不断。父亲姓马,讳怀宝,生于清朝末年,历经清代、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朝,是陕北高原一位普通农民。父亲从有劳动能力开始,就一直面朝黄土背朝天,没有离开过黄土地。

父亲幼年时,曾在城儿河崖窑上读过几年私塾,识了一些农家所说的“看门字”。他对《百家姓》《四言杂字》背的滚瓜烂熟。渐长,喜欢听书匠说书,听后以极强的记忆力,能将故事情节进行复述。平常,遇到张三与李四争吵了、东家与西家闹矛盾了、大伙儿对村干部有意见了,总想说几句。奇怪的是经他说的事常常化干戈为玉帛,经他劝说的人往往能不记前嫌,言归于好。他在说人说事中,既有大刀阔斧的魄力,又有剖豆分瓜的技巧。常常将看似波涛汹涌的事态,说得风息浪平,而且让当事人心服口服。渐渐谁家有什么事情,便请他去解决矛盾,他说话爱载文,将《民贤集》等一些锦集中如“堂前若有父母在,好比大树遮荫凉”等格言警句,引入其中,且将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娴熟运用,在为当事人解除心头疙瘩的同时,更让人受到语言的感染。时间长了,周围人便送他“大说手”雅号,因为父亲弟兄排行老四,叫来叫去,便叫他“四大说”。

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部门看他善于说事,便将他聘选为调解员。他说事常常能顺蔓摸瓜,抓住要害,且思维方式工巧,常出新招,一家姓刘的老人过世,众人给亡者穿寿衣时,却将亡者身上一件黑夹褂内衣未脱。在入殓后,族人发现其事,认为黑色做寿衣对后人不吉利,要重新开棺换衣,而主家认为,这样折腾亡者,会带来厄运,于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双方争执不下时,有人建议请“四大说”出面调解。地点是孝子向娘家、外(魏)家人下话的场合上,届时,孝子们头戴拉脚长号布,跪满一地。主家汇报对亡者安葬,有人立即将亡者穿黑褂的事提出来。众孝子睽睽而视,看父亲如何解决。父亲认为给入殓亡者脱衣,带来诸多麻烦,于是另辟蹊径,说让亡者把一件黑卦随身穿去,再在亡者身上盖上五尺红绫,来个满堂红,以后全户族都子孙昌盛,光景兴旺。孝子听后立即说,凭您的吉庆话,我们都认了,于是众孝子齐刷刷向父亲连叩三头。一场争执云消烟散。

谁家过完事,大伙儿常把父亲请上炕头说故事。知道父亲有好喝二两陈酿的习惯,主家便倒上一壶老酒放在身边,父亲一边品酒,故事开场。那些赶完事准备回家的,打消回家念头,干活的女人停了手中的活儿,窑洞脚地上黑压压的站满一地,有的在门口探头,还有的人被挤在巷口内。父亲讲得绘声绘色,听者全神贯注。故事多半取材于《三言二刻》,说完加上总结,使故事升华,就如这故事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又是一个典型案例,好的要效仿,不好的千万别踩红线。父亲的《马踏魏魁城》有人听过不知多少遍,可在他们看来是百听不厌,常听常新。

父亲善说却也不忘接受新知识、新政策和新法规。我曾经在宣传部门工作,算上个“理论家”。父亲常常向我垂询有关政策,特别是一些法律条文,我向父亲讲述后,父亲立即进行归纳总结,把握其要点,强调关键词。在给人家说事之时,先讲传统观念,再讲当代法律,来个新旧对比,一抑一扬,然后否定前者,肯定后者,让迷茫者,像航海人看到灯塔,豁然开朗;让一些“老脑筋”来个大转弯,跟上新时代。

父亲善说,总是以公平为准星,他常说,“顺情说好话,公道惹人嫌,可坚持公道的人却最终得到社会肯定,世人的认可。”有一家长请他说家事,这位家长本意借父亲善说的威望,将家人压一压,可当大家面对面抖漏问题时,却发现问题在这家家长身上,父亲直接开了当地指出,上梁不正下梁歪,正人先要正己。这位家长在父亲说服下,一改往日家长作风,家庭矛盾全部消除。

父亲在接受说事前,常常事前对来龙去脉做一番调查,掌握底子后,然后便开说,说时常常不是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而是以分析的形式将矛盾产生的背景讲清楚,然后层层剥笋,鞭劈入里,让当事人动容折服。对于一些棘手的问题也不回避,说得汤清水利。比如婆媳间有矛盾,父亲说是小两口已有致富打算,建议父子分门另过;兄弟间有成见,父亲说根源在于双方妯娌,建议以后要谨慎审视家中女人传话等等。对于邻里矛盾先让双方拿出高姿态,若双方顶牛厉害,则让双方暂不要起摩擦,过一段时间来个“二进宫”。他说人心都是肉张的,时间长会慢慢悔转。

父亲最擅长的是说媒,有生之年为周围说媒近百对,农业学为大寨年月,生产队人手紧,有人请父亲说媒 ,但请不开假,于是小伙子来到山头上找到拦羊的父亲,说明来意,然后接过父亲拦羊铲,替父亲放羊。父亲家也不回,立即到女方所在村子,说完再回到山头,收回拦羊铲。还有的直接找到生产队长,让生产队行个方便,先干几天活顶工,然后给父亲腾出空儿说媒。

一天早晨,我与父亲为家中养的毛驴铡草,来个小伙,接过父亲手中活儿边干边请父亲为他说媒,小伙子心仪人儿已物色好,就短个穿针引线人,父亲立即前去女方家。小伙干完活也不闲,又是扫院、又是垫圈,直到父亲返回。父亲让小伙与女方已约定的时间去相亲。说媒有时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一次有个寡妇想再嫁,男女二人都称心如意,可女方前婆家百般阻挠,并扬言是媒人在其中搅浑水,他将婚姻法要点讲给女方,女方幡然领悟,冲破前婆家阻拦,直接去人民公社办理了结婚证书,事后社会上人评价若非媒人通政策,这桩婚事定然泡汤了。在说媒中父亲常常对男女方的人品、家庭等进行掂量,做合相搭配,这大概是“金娃配银娃,西葫芦配南瓜”吧。有些大龄青年找对象难,父亲就主动帮其打问,在帮助一个30多岁的大龄青年找到对象后,世人评价没有“四大说”做媒,恐怕光棍要打到老。有的已婚男女相处一阶段时间,认为感情不和,提出离婚,也请父亲说事,父亲找到男女双方妥善处理婚后财产等主要问题后,让他们言通语顺地去有关部门办理离婚手续。

在父亲身上还有许多亮点,那就是有智有勇。1947年4月10日,毛泽东主席率部来到天赐湾住了7日,在准备返回小河时,乡长贺起旺找到父亲,要父亲为毛主席带路。父亲怕带不了,而贺乡长却坚定的说父亲赶牲灵多年,路径熟,遇事善于思考,一定能完成好。父亲欣然接受任务,将毛泽东一行安全带到小河。一年春季,父亲从峁涧赶牛回家种地,过三道峁时有两只狗朝一道深渠狂吠,其渠四面悬崖,只有渠口可以出入。当得知渠内有一只狼,刚吃掉白家一只羊,在渠内纳凉时,便停下牛,只身执上桨辕入渠打狼。两只狗有人仗胆,也紧紧地跟了上来。狼见到人咆哮着,拿出决斗架势,父亲照着狼头就是一桨辕,狼趔趄一下,准备从悬崖边夺路溃逃,父亲照着狼腰,又是一桨辕。人常说狼是铁脑麻杆腰,果然不错,狼被打翻在地,两只狗跑上去,疯狂撕咬,将狼毙命,父亲打狼的好事受到政府部门二斗黄米的嘉奖。

(作者系靖边县委退休干部)

网络编辑: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