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旅游 / 文化广场 / 正文

罗汉堂中看罗汉

来源:靖边新闻信息网 发布时间:2024-09-05 15:04 作者:薛立强

1984年11月中旬,靖边县教育局组织教研室有关人员,和城区中小学教学能手去武汉大学听取黎世发教授关于“最优教学法” 的专题讲座,以便回来后进行推广,我当时任职于教育股,有幸参加了这次学习。

我们一行11人,于11月15日到达武汉,下榻在武汉军区招待所。听早到一天的兰州市第一中学的同仁们讲,他们今天旅游了闻名全国的“归元寺” 和东湖“水上公园”, 那里的风景真美,水中有天,天中有水,一片江南盛景。更有趣的还是“归元寺”,里边有五百罗汉,神态各异,宛如生人。听了他们的介绍,出于好奇,我们决定第二天前去一游,以饱眼福,反正,报到后再无别事,开讲在大后天。

第二天,在宾馆用过早餐,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出发去观光旅游。归元寺坐落在武汉汉阳翠微街西端,当时已有苏联援建的武汉大铁桥,已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去汉阳更有专线公交车之便,从武昌到归元寺不一会儿就到。

归元寺没有一般名刹寺院的对称,宏伟,整齐的格局,看起来有些古旧,但却错落有致,庙门朝东,里边建筑由东南向西北,逐渐侧进,颇具南方特色:“百尺茂林,千杆修竹,红分日刹,绿绕云房” 之美,是武汉的四大丛林之一。

听导游介绍:归元寺名出自《楞严经》:“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据传说:这里曾经是一家王姓大户的花园,后来主人将花园送给两个化缘的和尚,名叫白光和圭峰,他们原是兄弟俩。得园后,白光和圭峰先在这里修造了三座小塔,塔中埋着无主的白骨,起塔名为“普度”, 意即广泛超度亡灵。随后,他们又用化缘来的钱修造寺庙,并逐渐扩建始具规模,这是清朝顺治初年的事情。后世又多次重修和扩建。

听完导游的讲解,对归元寺的来龙去脉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归元寺现在占地面积有十多亩,布局为“一堂四院” 即天王殿在中,大雄宝殿﹙含地藏殿﹚在东,是寺院的主殿堂,两侧建有钟鼓楼;伽蓝殿在西是祖堂方丈室,藏经楼也在东,为历代高僧藏经之处。在游览中,我们发现最具特色,吸引游人的还是罗汉堂。罗汉堂坐西向东,里边塑有五百罗汉的像。

罗汉在佛教中,地位仅次于佛、菩萨、金刚,名列第四,乃佛教的护卫军。罗汉堂中的五百罗汉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或盘膝端坐,或仰卧观天,或精神专注地研读佛经……绝不雷同。更让人神奇的是据建立在堂前的那座碑文上记载:1954年,武汉发大水,洪水横溢进入罗汉堂,五百罗汉纷纷落水,在堂中漂浮荡漾。管理人员见之,大惊失色,但也无可奈何,任凭罗汉们乐哉、游哉。心想这下完了,泥塑的身胎,哪能经得起在水中长时间浸泡,不一会儿便会全化成泥浆!但出乎人们预料的是等水退后,罗汉们非旦没有涅槃去,反而安然无恙,个个浑身上下洗得干干净净,尘埃尽去,容光焕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问:导游答道:“此寺建于清道光年间,是由黄陂县的两代工匠艺人,经过9年的时间,采用漆布脱胎空塑而成,因此入水能够漂浮,金身不坏”。 我们听后,不由地赞叹,这是我国古代民间艺人高超技艺的展现,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和追求创新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出了罗汉堂,只见有一群年轻游客们,正在用5分钱的硬币不断地往立在堂前的石碑上按,按上去掉下,掉下去再按,反反复复不停,我们问之,他们说:“如果按贴上去的硬币不往下掉,就会碰到好运气,这是罗汉给赐来的福。”我们听后,不由地心里好笑,本想试试看,但时间己到了11点多,再迟了就要误早饭。

这次旅游观光,要说收获和得到的启发,就是《楞严经》里的那句话:“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通向光明的大道只有一条,绝没有第二条道路可走,而要去谋生,则有多门可进。

(作者系靖边县教育局退休干部)

网络编辑:王琼